A1:要闻总第3204期 >2024-04-10编印

古溪镇水磨社区探索稻螺鱼生态种养模式
稻渔共生效益好 水磨田螺品质高
刊发日期:2024-04-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田螺采收。

工人们提着丰收的田螺返回基地。

  

开栏的话
  涪琼两江穿城而过,纵横蜿蜒的发达水系为潼南水产养殖发展带来了雄厚本底。近年来,潼南努力建设渔业绿色生态养殖,大力提高水产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实现渔业高质量、高科技、生态化、标准化发展,走出了一条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发展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今起,本报开设“潼南有渔”专栏,跟随记者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潼南水产品牌打造故事,探寻潼南渔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全媒体记者 张峻豪 张杨




  清明时节,走进古溪镇水磨村的洁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一片片才栽插完秧苗的稻田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走近细看,田螺遍布其间,鱼儿欢快游动,仿若生活在龙宫般悠然自得。
  春意盎然的田里充满着收获的喜悦,工人们正在田间收获着成熟的田螺,别看看似简单的劳作实际并不轻松,工人们要弯着腰,细心搜寻着田里的田螺,有些狡猾的家伙还会钻入泥土内,让你好一通找。为了给田螺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工人们还要对田里的杂草进行清除,让田螺更加肥美鲜香。
  据基地负责人熊辉介绍,这里共种植了470亩生态水稻,采用稻鱼、稻虾、稻螺养殖方式。“我们养殖的田螺为中华圆田螺,每年1月和9月为盛产期。由于在养殖时十分注重生态养殖,田里不加任何农药和有毒化肥,所产的田螺品质高,远销至广西、广东等地,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仅田螺一项就可实现收入50多万元。”
  据了解,实现稻鱼螺综合种养,就是根据自然生态的农业理念,把种植生态水稻与养殖田螺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通过田螺在稻田中活动及物质交换,增加水稻根部的溶氧与营养物质吸收,田螺的排泄物能为水稻补充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水稻能为田螺提供一个良好的避暑环境,从而实现稻、螺共生互惠互利的生态模式。
  基地还聘请了不少本地居民在基地务工,让他们获得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在基地里面务工,一个月下来还是有1500元左右的额外收入,增加了收入的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村民何彩琼告诉记者。
  这片生态稻田里,除了田螺,生态大米也是主要的收益来源。据负责人介绍,水稻种植采取传统的绿色生态种植模式,所产大米又香又糯,深受消费者欢迎,每斤大米售价可达3.5元,实现收入80多万元。
  熊辉说,基地年产值已经超过了200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每年可以获得纯利润的10%作为收入。这些收入将用于支持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进一步促进社区的整体发展。
  同时,水磨社区还积极探索推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形成组织牵头、互利共赢的联结机制,实现了合作社搭平台、村集体增效益、农户们得实惠。社区更是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在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的同时,做足“一只螺”上下游产业链文章。建立农耕研学基地,丰富水磨社区的文农旅产业,为社区打开更多致富新出路。
  下一步水磨社区将继续探索生态农业与集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之路,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进一步推动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社区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提升稻虾种植技术,推动水磨社区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