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3327期 >2024-12-25编印

“联村”开新路 发展谱新篇
刊发日期:2024-12-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村民在联村集体经济核心产业区采收蔬菜。

  

本报记者 丁怡然 陈俊霖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治理效能全面提升……自大佛街道打破传统行政村壁垒,创新设立大佛坝联村党委以来,党建联建整合资源力量的步伐稳步向前,一个宜居宜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雏形正在显现,群众幸福感更加可感可及。
  12月23日,记者来到大佛坝涪江壹村,在一处共享农场看到,田园里满是新鲜蔬菜,郁郁葱葱、长势良好。白菜、萝卜、豌豆尖……一垄垄、一片片,青翠欲滴、生机勃勃。
  正在地里收菜的共享农场负责人杨帆向记者介绍:“最近天气比较冷,认养人来得少一些,我们会为他们把菜收了配送到家。”
  据了解,这片共享农场由重庆市潼南区合之缘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打造,该公司由组成“涪江壹村”的三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共同出资组建。在联村党委的指导下,合之缘公司将村里零星、闲散土地“收拢盘活”,引入共享经济理念,改造成占地50余亩的共享农场,实现了集体、企业、农户、消费者多方共赢。
  “我在这里干一天工有80块钱,年底还有分红,跟着村里干,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村民高德明边采收着白菜,边向记者说道。
  近年来,联村党委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产业基地核心区500余亩,打造五彩稻田、幸福街花儿巷、食药同源等休闲业态,乡村网红、网红打卡地应运而生。据统计,涪江壹村今年累计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余万元,以创意“出圈”取得出彩成绩,农文旅融合绘出好“丰”景。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生态是支撑。为不断擦亮生态保护底色,扮靓涪江壹村颜值,联村党委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领发动家家户户参与,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设置垃圾收集点,配备公益岗位专职保洁员,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开展村庄绿化美化行动,种植绿化树木,绘制文化墙……扮靓村容村貌的同时,让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理念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村里垃圾看不到了,家禽牲畜也没有人散养,每个屋间院坝都是干干净净,都晓得爱护环境。”八旬村民曾昌银告诉记者,村里的环境眼见着好起来了,一派“开窗见绿”“出门见景”的新景象。
  “李大爷,刘大爷,别吵了,有事好商量,我们要解决根本问题。”联村调解室里,来自前进村的村民李大爷和来自新生村的刘大爷,因为家门前水沟的排水问题产生争执,正在寻求纠纷调解。为化解纠纷,工作人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承诺帮助老人处理排水问题,还打出“感情牌”,对两家人劝说道:“你们两家从前就情谊深厚,如今更是一村人,咱们要守望相助啊。”最终,两家人在联村干部的劝解下握手言和,还相约一同修补排水沟。
  涪江壹村焕然一“新”,不仅体现在人居环境的更新,还在于治理方式的焕新。近年来,联村党委不断建立健全联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充分发挥村民调解委员会作用,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9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真正做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于“萌芽”。
  大佛坝联村党委以党建联建推动力量整合,确保资源利用更合理、工作调度更高效推动,蹚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乡村振兴需要久久为功,联村党委将继续走在前、做表率。聚焦群众需求、发展需求,持续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大佛坝联村党委书记周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