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特别策划总第3330期 >2025-01-03编印

强制造、硬科技——
潼南制造强区底气“足”
刊发日期:2025-01-0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汇达柠檬工人分选包装柠檬鲜果。

富鸿祥机械化自动组装零件。

庆龙新材料自动化数字车间监控室。

潼南高新区东区。

  

本报记者 罗列 刘城志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潼南,正举全区之力实施制造业“涪江奔腾”计划,构建“3+3+N”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奋力谱写新时代制造强区建设新篇章。



做强“精深”产业链 打造农业新标杆
  近年来,潼南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扣产业基础高级化要求,围绕柠檬产业基础能力,聚焦延长产业链、培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柠檬产业集群,彰显“国际柠檬之都”的担当和作为。
  一颗小小的柠檬是如何被完全开发利用,变为多种产品的?
  在檬泰生物科技1.6万平方米生产车间,一条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在生产各种柠檬产品。“这是国内首套干湿一体柠檬果胶生产线,全部靠自主研发、设计,生产能力属于业界先进水平,以废弃的柠檬鲜果皮为主要原料,让柠檬全成分全利用成为现实,让我国果胶市场摆脱了大量依靠进口的现状。”檬泰生物研发负责人刘雁成告诉记者。
  檬泰依托潼南巨大的柠檬种植和产量优势,经过多年的研发探索,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衍生出了涉及食品、护肤品、保健品等多个行业的产品,让小小的一颗柠檬果增值10余倍,产业链条显著拉长,真正让柠檬产品变身王牌产品。
  潼南现已集聚了全国唯一柑橘类精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单杨院士创新团队潼南食品工作室、南昌大学重庆研究院等高端科创平台12个,引育柠檬加工企业32家。近年来,专家团队围绕潼南柠檬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已研发柠檬精深加工技术4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目前,潼南已形成汇达柠檬、檬泰科技‘双龙头’加工链,引进重庆雪王农业有限公司,建设占地128亩的柠檬储存加工厂,规划加工储存量10万吨,集技术研发、种苗培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为一体的柠檬全产业链条日臻完善。”区柠檬产业发展站站长付强告诉记者。
  一颗小小柠檬果串起千亿产业链,是潼南依托农业资源禀赋,深挖发展潜能,加快建设优质原料基地、发展加工主体,打造具有潼南特色的柠檬品牌,持续在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层次上下功夫,推动全区特色产业集群化、品牌化和现代化发展。雪王、檬泰、汇达等柠檬出口、精深加工企业在潼南大地上开花结果的同时,又不固守“一亩三分地”,不断创新探索、努力耕耘,彰显出潼南农产品加工企业鲜明特质。



科技沃土育新材 企业发展攀高峰
  新材料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底盘”。记者走进重庆庆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几名工人正在岗位上紧张忙碌着。中控大屏上,生产线各流程画面实时呈现,各项数据指标一目了然。
  “这个绿色的铁桶里装的就是我们的主导产品——锶盐,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冶金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钢铁等产品的性能指标。”重庆庆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勇告诉记者,庆龙新材料致力于锶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超轻的锶铝合金材料在电子、冶金、化工、航空、汽车等轻量化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据悉,庆龙新材料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自2017年落户潼南高新区精细化工园区以来,凭借高端研发和精细化生产先后荣获“重庆市数字化车间”、“重庆市健康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等称号。
  “小小的微球,拥有无限可能。”重庆快思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自明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什么是“微球”?“微球”能做什么?
  “‘微球’是一种微米级的小气球,直径只有5至50微米大小,受热后,里面的气体膨胀,气球体积迅速变大,可膨胀50至100倍。体积变大但重量不变,这种特殊性质让微球成为优秀的新材料添加剂,为塑料、橡胶、涂料等材料增添了轻量化、保温隔热等优异性能。”蒋自明说。
  快思瑞凭借“微球”技术已为下游汽车轻量化、绿色建筑、消费品、半导体等市场提供了轻量降本方案,通过自主研发,打破了可膨胀微球的国外技术垄断,摆脱了国内材料“卡脖子”的现状,成功将微球新材料应用到汽车、建筑、航天等100多个行业,并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庆龙新材料和快思瑞的发展是潼南布局科技研发创新赛道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潼南立足渝西片区唯一化工园区的区位优势,坚持以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为主方向,聚焦产业规模能级、科技创新引领、绿色集约发展等五大跃升,成立招商专班,组建产业基金,出台专项政策,已成功引进科技型创新企业60家,培育重庆市科技型企业27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5家。



  智能与数字赋能引领制造加“数”转型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拥抱数字化时代,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赢得未来的关键策略。在重庆富鸿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业机器人手臂不停摆动,自动检测线、全自动板材分拣等设备运转繁忙,智能搬运机器人沿着既定轨道穿梭,字节跳动中完成了数据传输,基本实现无人机械化操作。
  近年来,富鸿祥科技通过推行数字化改造,建成的高性能智能工厂,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控,产品合格率急剧提升,实现年产值超5亿元的目标。
  如今,随着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推进,像富鸿祥科技一样的成功案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市级数字化车间也在潼南不断萌芽、成长。
  重庆民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依托计算机控制系统,成功实现从废铬渣中经多次工序提取钒(多聚钒酸钠),提纯度已达到40%以上,不但提高了产品的安全系数,还让产品合格率大幅度提升。
  重庆景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了“机器换人”工程,引入全自动化生产机器人,产能提升30%,年产值增加1.3亿元,在降低用工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重庆金兴防水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构筑数字化物流仓储体系,全面引入“6S”管理体系,使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大幅降低,废品率有效控制,起到1+1>2的效果。
  ……
  提质、扩量、降本、增效,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正从探索、推进数字化转型中尝到“甜头”。截至目前,全区共14家企业、16个车间入选市级数字化车间,制造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数字化转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下一步,潼南将做好数字化转型改革工作,以电子信息、智能终端、智能装备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改革,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改造升级,做到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记者手记:

“3+3+N”背后:增企业信心 亮政府决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市、区多个会议强调,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潼南位于重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主战场,可开发城镇建设用地58平方公里,高新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富、承载空间充足,适宜布局现代工业和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
  但潼南的短板也不可忽视。土地空间利用不够充分,龙头企业较少,生产研发质量、原始创新能力等还有大幅提升空间。
  “3+3+N”产业集群,正是潼南积极应对之策。从制造“高地”到“强区”,反映出的正是潼南目标日益明确、思路愈发清晰、举措更加有力。现在的潼南市场前景更广阔、产业层次更丰富,政策覆盖更全面,营商环境更优渥,企业对潼南、对未来发展也有更多期待、更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