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专题总第3340期 >2025-01-22编印

市人大代表唐凡云:
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惠泽更多群众
刊发日期:2025-01-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关键环节。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等一系列安排。据了解,近年来,潼南区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持续推进基层卫生院场地环境改造、设施设备更新、人才队伍充实和医院品牌创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市人大代表、潼南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唐凡云介绍,截至目前,该区已改造搬迁9个卫生院,40多个村卫生室,今年计划对7个卫生院和25个村卫生室搬迁改造,为13个卫生院升级配备急需设备,“医检互认”、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等改革稳步推进,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均晋级为国家三级综合医院,成功创建二甲疾控中心、二级精神卫生中心,获批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个,在全市率先推行儿童“先心病”筛查、随访、救助100%,基层就诊率位于全市前列。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潼南区人民医院与华西医院建立网络联盟医院,与新桥医院建立医联体单位,标志着潼南在高水平医疗服务方面再上新台阶。
  据介绍,潼南区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后,配置了更高精尖的检查检验设备,开展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取石术(ERCP)、单孔胸腔镜下肺段新技术新项目30项,进一步放宽医保认可诊断权限,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桥医院等市内外高水平医院在医疗救治、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成功创建“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医养家·潼心护”数字应用获得“第五届川渝数字创新大赛(2024)”一等奖,让潼南老百姓足不出区享受专家优质医疗资源。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唐凡云表示,将持续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不断提升“医检互认”,推动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扩围提质,实效稳步扩大DRG实际付费医疗机构范围,强化医保基金使用监管。
  如何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唐凡云表示,接下来,潼南将着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潼南区中医院创建三甲中医医院、潼南区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级妇幼保健院为切入点,持续推进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甲级基层医疗机构和基层卫生院建设,推进玮益大健康煎药配送中心建设,加快打造区域医学检验分中心。同时,潼南将围绕区级医院优势学科、特色专科品牌建设和医学领域“潼南英才”选拔培育等,完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扩容优质医疗服务水平,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惠泽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