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专题2总第3275期 >2024-08-02编印

产业能级稳步跃升,发展动能强劲澎湃,潼南高新区——
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力量
刊发日期:2024-08-0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潼南高新区东区标准厂房。

彤鼎电子科技作业车间。

金兴防水潼南基地防水卷材制造数字化车间。

重庆冠洋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作业前检查。

潼南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

  

全媒体记者徐明鸣



  数字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助力提质增效;一键协同,智慧供应链实现物料自动调配;企业上云,智能调度系统协调优化排产……行走在潼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在这里,科技创新正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新技术正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原动力,不断汇聚的各类人才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持续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让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不断释放澎湃牵引力。



锚定突破点激发产业向“新”力
  今年六月,在2024年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和复核通过名单中,潼南新增25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复核通过两家企业。如今,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提升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走进位于潼南高新区东区的巨科环保电镀工业园(以下简称巨科环保)内,各类水生植物郁郁葱葱,几尾金鱼在清澈见底的池塘中来回游弋。
  由于传统含铬废水处理工艺存在加药量大、成本高、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难点,是工业废水中较难处理的废水之一。对此,巨科环保在行业率先通过技术创新引入电渗析和DTRO等新技术,让重金属废水实现了含铬废水的稳定达标处理和回用。
  “通过这项技术产生的回用水,出水水质优良,硬度和电导率等指标均优于自来水,达到水生植物培育及鱼类养殖标准。”巨科环保负责人阳浩介绍,目前,园区自主研发“电镀废水闭路循环装置”等41项高新技术知识产权成果,不仅实现了资源回收再利用,也成为重庆市首家达到《重庆市电镀行业废水污染物自愿性排放标准》的排放限值的电镀园区。普创长顺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品种齐全的磨床制造厂家,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多功能铣磨一体机,让铣床和磨床两项加工工艺首度合二为一,解决了传统板材、模胚等加工预留量太大,需要用磨床长时间研磨,不仅耗时、耗电、耗人工,还容易导致砂轮损耗等问题。仅这一项研发创新,每年就能为企业带来数千万元的销售收入。
  在一次次技术革新中,该公司陆续设计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发明和新型实用性产品,已获得了5项专利产品和一项技术专利。
  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创新、出路在创新、潜力在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签约落地,竣工投产,潼南高新区含“金”量、含“新”量日益凸显。据统计,截至目前,高新区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423家,高新技术企业85家,“专精特新”企业68家,科技研发平台63个,其中市级研发平台5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6.21%。



数智赋能 加速产业升级
  7月19日,重庆富鸿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鸿祥科技)在内的4家企业成功入选市级数字化车间。
  忙碌的生产线上,机械臂精准分拣板材;管理者只需要移动鼠标,就可以随时调配各产线生产数据……如今的高新区,数字化生产场景随处可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贯穿产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以新质生产力创造企业生产的“超级速度”。
  “目前,我们厂区拥有1310台高速钻攻中心,拥有一支一流的核心团队及行业领先的CNC加工设备、检测设备,年产值达到了约5亿元。”富鸿祥科技负责人表示,创新研发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良率也得到大幅提高。如今富鸿祥科技已与苹果、HP、富士康等知名企业实现深度合作。
  近几年,潼南聚焦“3+3+N”现代制造业体系,全力引导、鼓励企业突破智能化瓶颈。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为重点,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制造业与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无独有偶,在潼南冠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让人大开眼界,整个生产流程11台机器仅3个人就可以轻松操控。
  “通过智能化改造,企业用工人数由以前的200多人下降到60多人,产品单日产量已由10万只提升至20万只,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销售额每年稳定递增20%左右。”冠洋科技总经理陈晓彬说。
  在潼南高新区,像这样的数字化车间共有16个。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推动数字化生产线、智能工厂等项目落地见效,加快建设成渝中部新兴产业集聚区。目前我区已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86个,建成数字化车间16个,全区智能制造发展指数达到36.7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提升至77.7%、62.5%。
  “我区深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突出智能制造扩容拓面,全力支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引领制造业创新发展。”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区将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及应用,争取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和75%,增加20余个智能工厂及车间。



深化改革 下好创新生态“先手棋”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政府服务创新协同匹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潼南聚力打造智慧高效的政务环境,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拓展“一件事一次办”清单,提升“一窗综办”服务能力,打通智慧高效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真是太快了,就在现场提交了一次迁移登记申请材料和住所(经营场所)等事项变更登记申请材料,就拿到了新的营业执照。”企业经办人王小姐,不久前到潼南高新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成功办理了企业迁移。
  潼南高新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于5月9日成立,位于川渝毗邻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潼南)。走进服务大厅,记者发现这里没有想象中的柜台办理、长凳等候,每个服务板块都是“会客式”交流,通过“一站式”服务场所、数字赋能等手段,集成审批、金融、人才、税务、政策、法律、志愿服务7大功能板块,建设企业全生命周期“一门受理、一站办理、一口反馈”的管家式服务体系,通过“多跨协同”数字赋能聚力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为高新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过程、全天候便捷服务,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王小姐所在的广告公司之前的经营场所在遂宁市,随着潼南市场的打开和拓展,公司便计划着将经营场所搬回家乡继续创业。在成功将公司从遂宁市迁入潼南城区后,她深深感受到了企业迁移“无障碍一次办”的便利。
  “没想到半小时就办好了跨省迁移,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潼南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方便高效的服务引得王小姐连连夸赞。
  部门服务有温度、纾困有速度、帮扶有力度,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今年上半年,我们协助办理工商信息证明、办理刻章、税务登记等项目落户前期手续380件次,跟踪并协助企业完成环评委托、安评委托等项目规划手续90件次,协助企业完成联合验收、产权证办理等项目建设手续86件次。”潼南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不断提升服务温度、拓展服务深度、延伸服务广度,全面推行延时服务、帮办代办服务等措施,纵深推进“一窗受理、集成办理”,强化跨部门数据共享,深化“川渝通办”、“跨省通办”,实现多种诉求一站办理、办出实效,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人才、资金、技术,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