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刘文静
整洁的农家院落、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别具特色的园艺景观,走进潼南区群力镇天灵村小院,五步一景、十步一画。吹着夏日凉风,听着蝉鸣鸟叫,村民们在此下象棋、喝凉茶、话家常,到处呈现出环境美、邻里和、乡风淳的美丽乡村画卷。
这一幕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场景,正是天灵村通过探索党建统领乡村“院落微治理”模式,取得积极成效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群力镇天灵村按“地域相连、群众自愿、规模适度”的原则,全村7个村民小组常住210户,科学划分4个网格,精心打造10个“天灵小院”,规范组建10个小院议事会,形成基层治理微单元,将党组织的“扎桩”工作逐步推进到院落和村民身边,更好地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走出了一条细“治”入“微”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激发民力提升人居环境,让小院“美起来”
“现在村上被打造得这么漂亮,但是有的房子上还架着蓝棚顶,跟村里整体风格很不搭。”“我也觉得,不仅不美观,质量还很差,要是落下来砸到人怎么办。”“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这样,我们几个挨家挨户去动员,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拆,我们也不能落后。”大家还清晰记得2年前10多位村民围坐在天灵小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地讨论着蓝棚顶清理事宜的场景。
这是天灵村一种新的议事方式——小院议事会,通过定期走访、村民夜话、网格会议等方式,召集村民们一起话家常、集民意、听建议、谋发展,充分激发起了村民们的主人翁意识。
“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都是为了小院能更好!”小院议事会会长黄卫彬告诉记者,现在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小院说,感觉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村民们也都愿意参与进来一起讨论,环境整治大家也都一起上,针对小院存在的污水乱排、家禽散养、私搭蓝棚顶等问题,小院议事会按照难易程度有序推进,共拆除蓝棚顶30处1000余平方米,清理排污渠600余米,有序规范家禽圈养区4000余平方米。
近年来,在保护天灵小院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天灵村坚持“政府不包揽,村民乐投入”的理念,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庭院,村民们共同筹资50余万元,修建入户道路10条,安装路灯50盏,绿化4000平方米,主动投工投劳200余人次。
为了实现长效管护,村委会还组织成立了10支人居环境管护组,运用“12582”人居环境管理平台开展积分制,设置红黑榜,评选“小院清洁标兵”60户,发放奖金奖品2万余元。村民们纷纷表示:“现在谁都不想上黑榜,都想争着当标兵!”就这样,村民逐步从“看着干部干”转变到“我也参与干”。
提炼推广“五好”工作法,让小院“和起来”
“以前有点矛盾纠纷,大家很容易就闹得不愉快,现在我们有事就找到黄院长,根据公约帮大家调解,乡亲们再聚在一起评评理,沟通多了,矛盾自然就少了。”当记者问到天灵村邻里和睦的秘诀时,村民龙红兵侃侃而谈。
据龙红兵介绍,他所说的黄院长,是由村民代表积极提议,支部严格把关,全体村民热情投票挑选出来的有威望、明事理的小院“老辈子”黄卫彬。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选好“会长”,是小院议事会成功的关键一步,2022年,村委会从全村56名党员、离任干部中,精心选出了10名德高望重、作风正派、能让众人信服的会长。在村规民约的框架下,会长们广泛集民意、聚民智,制定出了既通俗易懂又切实可行,还具有地域特色的“小院公约”,全村561名村民在承诺墙上“签字画押”,纷纷表示将自觉遵守。
“这公约就是咱们村的‘小宪法’,大家都得照着做,村子才能越来越好!”龙红兵指着墙上的公约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中,天灵村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号召,以“党建统领、群众参与”为思路,在小院议事会的基础上,推动形成选好“会长”、建好“公约”、讲好“政策”、拉好“家常”、解好“里短”“五好”工作法,为乡村治理带来了崭新气象。
如今,各个小院借着“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地化解,把矛盾化解在院落,风险消除在萌芽,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网格”。天灵村里邻里和睦,乡风文明,处处洋溢着和谐幸福的气息。
发展壮大庭院经济,让小院“富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汇聚起民力、凝聚起民心的天灵小院,正是发展庭院经济的热土。
近年来,天灵村以小院为中心,建成“小花园”“小菜园”,吸引了返乡青年租下闲置院落进行改造,利用农村绿植、老物件精心设计,并依托群力花椒、小麦、南瓜特色产业打造“南瓜宴”,老房子变身心灵栖息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享受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
天灵村经济联合社还流转土地300余亩发展水稻、蔬菜、水果种植“共享田园”,聘请村民当“农田管家”负责田间管理,“田主”可体验传统农耕文化、生态采摘等休闲农旅项目,丰富业态类型,让“庭院经济”有“看头”,更有“赚头”。
同时,实行“集体+农户”模式,天灵村扩大小麦种植规模1000余亩,做强优质小麦示范基地,擦亮“天灵面粉”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带动120余名村民增收15万余元,不断增强庭院经济产业。
“以前只想着种地,收入有限,现在搞起了庭院经济,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村民们干劲十足。
人居环境焕新颜,邻里和睦一家亲,产业壮大有奔头。天灵村的“院落微治理”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接下来,我们将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基点,提档升级“五好”工作法,做实做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打造平安天灵、和美小院新典范。”天灵村支部书记张朕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