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刘文静
参观伟人旧居,寻访红色印记;体验非遗文化,品味独特魅力;走进农家院落,参与农耕活动……在重庆市潼南区,蕴含浓郁人文底蕴的乡村文化如同一剂强效的催化剂,有力地催生出乡村研学实践产业,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区内外的孩子们走出教室,踏进自然,收获不同于书本的知识与感悟。
据统计,自2023年春季研学活动试点以来,潼南区开发了多条乡村研学精品线路,区内近3万学生参加研学活动,6万余名遂宁市中小学生来潼参加红色教育研学实践活动。乡村研学实践的火热,不仅提升了乡村人居环境,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还推动了乡村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提质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动力。
红色之旅寻初心
“了解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我真切地体会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今后,我一定会不忘初心,发奋图强,让革命精神在我们少先队员身上传承发扬。”近日,来自重庆市长安锦绣实验小学的学生李孟夏,在参加了潼南区双江古镇“潼学潼游”研学实践后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在当天的活动中,孩子们走进杨尚昆故居“四知堂”、杨闇公旧居仔细观看馆内的历史实物、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通过一幅幅泛黄的图片、一件件的革命文物,重温红色记忆,追寻伟人足迹。每到一处,孩子们都认真聆听先辈的英勇事迹,深深体会到现今和平与幸福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纷纷表示将以更大的决心和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成为民族之脊梁,国家之栋梁。
随后,孩子们走进禹王宫,用耳朵倾听川剧曲调的声乐之美,用眼睛探秘抹脸、吹脸、扯脸等不同变化形式,用心灵感受着传统非遗文化的震撼和多变乐趣。部分学生走上舞台体验数字化川剧变脸,随着孩子们的动作,一个个古灵精怪的脸谱出现在了舞台正中央的大屏幕上,在玩与乐中领略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无穷魅力。在了解完川剧脸谱文化后,孩子们兴趣高涨,用颜料、画笔纷纷开始创作独属于自己的脸谱。
据了解,今年4月1日,双江古镇“潼学潼游”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正式投用,基地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9000㎡,依托自然禀赋和农文旅资源,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为研学主旨,开发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传承、农耕体验、数字研学、生命安全教育等6大研学主题,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旅行服务。
文化之途觅传承
在历史的洪流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一笔一人生,一字一文化,每一个汉字都像一幅写意画,蕴藏着诸多丰富的意蕴内涵。
为了宣扬国学,传承古文化,激发青少年对中国文字探究的动力,培养青少年对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兴趣,潼南区农投集团在太安镇精心打造首个“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文旅互惠共赢”乡村振兴模式示范性书院——果蔬书院,成为周边学子参加乡村研学实践的热门地点。
近日,潼南区体育路小学74名同学走进潼南果蔬书院,开展了主题为“字从遇见你”汉字文化传承精品研学活动。
参加汉字小课堂,了解甲骨文的诞生与历史演变,探索汉字背后的奥义;亲自体验古代黑科技活字印刷术,身临其境感受活字印刷独特的魅力和浓郁而古朴的文化;参观蔬菜博览中心,学习植物科普知识,认识感受大自然;采摘植物体验植物敲拓染非遗项目,了解古法印染技术,培养审美和动手能力……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有趣又有意义的研学项目,不仅让孩子流连忘返,老师们也感触颇深:“在这样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浸润中,孩子们提高了学习兴趣、增长了社会见识、增强了人生体验、陶冶了人文情操,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帮助很大。”
以农科城果蔬产业为基底,以农耕文化为载体,果蔬书院融合劳动技能、田园诗歌、汉字文化、餐饮文化等全方位传统文化体验,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方向弘扬中华璀璨的农耕文化、潼南本土的现代农业文化及民俗文化。
农耕之路知辛劳
在课堂上,书本是学生的天地,而在研学中,“天地”则变成了孩子们的书本。日前,来自重庆市人民小学、谢家湾小学、鲁能巴蜀小学等主城区10余所小学校的亲子家庭来到玉溪镇共享农场,参加农耕研学主题实践活动,在劳动和游戏中感受农耕文化、体验劳动的快乐。
“同学们,栽苗时要把苗扶正哦……”当天,各亲子家庭在农耕管家指引下,拿着锄头、提着菜苗,走进小菜地,现场体验翻地、栽苗、浇水等农事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感受“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我只种了这么一小会地,就流了很多汗,农民伯伯真的很辛苦,今后我会好好吃饭,更加节约粮食。”学生蒲琨霖告诉记者。
一颗桑,一只蚕,一粒茧,一根丝,一匹绸,演绎千年蚕桑文化,蚕茧是怎么形成的呢?走进蚕桑基地,亲子家庭认真倾听蚕桑科普、桑叶采摘、蚕室喂蚕等科普知识讲解,实地了解蚕桑文化。
随后,学生们来到玉酿醇酒厂,从土窖发酵、木甑蒸馏,再到白酒展示,深层次了解玉溪白酒的传统酿造技艺,感悟传统技艺之精湛。
据了解,重庆“小小志愿者”农耕教育实践基地玉溪镇共享农场是玉溪镇联合团市委,创新打造的集产业、研学、旅游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板。一期建设面积700余亩,功能区主要有农耕实践基地、土货集市、蚕桑研学基地、水果采摘园和近日上新的非遗传习所等,目前,已经开设活动40期左右,每期承接主城小小志愿者50个家庭150人入场体验农事活动,其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0万元左右,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学在旅途·乐在其中”暑期研学实践活动、“传承端午”龙舟研学活动、粮食安全主题实践研学活动、“守护青山·走进自然”森林公园研学活动……在潼南,研学实践的“打开方式”有N种,成为了孩子们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工业+研学’‘文化+研学’‘农业+研学’‘数字+研学’等融合发展模式,将研学旅游资源转化为更多精品研学课程,打造更多精品研学线路,为更多的青少年及家庭‘郊游潼南’提供优越条件,同时赋能乡村旅游,拓宽乡村振兴路。”潼南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