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社会·民生总第3242期 >2024-07-15编印

温 暖 之 手 点 亮 希 望
区民政局助力困境家庭书写新章
刊发日期:2024-07-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全媒体记者 彭春 刘文静 通讯员 刘源锦



  “感谢你们帮我们解决这件事,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近日,柏梓镇居民闵学烈握着区民政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道。这句简单而真挚的话语,背后却承载着一个家庭六年来的艰辛与期盼。
  1991年,闵学烈与妻子周胜芳在赶集途中捡到养女闵胜兰,一家三口过上拮据但又幸福的日子。不料2018年,闵胜兰在一场严重车祸中遭受重创,从此肢体一级残疾,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这个曾经活泼开朗的女性,如今只能依赖养父母的照料。
  6年来,二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撑起了这个收养家庭,但心中时常充满了无奈和焦虑,心中挂念的不仅仅是女儿的健康,更是她本该光明的未来。由于收入不高,加之年岁愈长,闵学烈自觉力不从心,照护养女之事难以为继,于是在今年通过柏梓镇政府向区民政局申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但是,按照《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的规定,闵胜兰的养父母非低保户且年龄未满70岁,并不符合特困供养的条件。听到这一消息,二老更觉前路艰难,希望渺茫。
  然而,就在这个看似无解的难题面前,区民政局没有选择墨守成规、逃避困难,而是选择了以人为本、迎难而上,在深入了解闵胜兰一家的情况后,积极展开调查核实,并向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请示。通过不懈努力,最终经区民政局党组会议研究讨论,作出了将闵胜兰纳入特困供养的决定。
  常言道,规矩如同铁铸,坚硬不可摧;而人心则如流水,柔软且多变。这一决定,不仅仅是对闵胜兰一个家庭的救赎,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诠释。闵胜兰的未来或许仍然充满挑战,但在政府的帮助和社会的支持下,二老那块悬于心头六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们可以更加安心地照顾女儿,也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的每一天。
  区民政局的这一举措,也是潼南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2024年6月,全区农村低保共9858户,17010人,发放保障金额共计4726.4万元;城镇低保1147户,1865人,发放保障金额共计665万元;特困供养5173人,其中集中供养513人,发放保障金额共计3204.9万元;临时救助超2600人次,救助金额约476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重生,是无数个生命的希望。
  社会救助工作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任务,它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关乎人间的温暖与和谐。长时间以来,区民政局肩负责任与担当,对待社会救助工作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实事求是地、灵活地调整策略,汇聚多方力量,为群众解决眼前真正的急难愁盼。
  “真正的为人民服务需要的是一颗能够感受民众疾苦的心,一种能够在规则与人性之间找到平衡点的智慧。”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优化社会救助体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温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