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3242期 >2024-07-15编印

留 得 下 来 干 得 出 彩
潼南做好人才“引““育”“留”助力乡村振兴
刊发日期:2024-07-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周呈印(中)指导农民管理柑橘。

  

全媒体记者 邓瑜欣 唐苠涵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
  近年来,潼南聚焦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治理高效、服务保障,大力实施“英才潼行”工程人才兴乡行动,迭代推进乡村振兴人才聚力、农业科创平台提能重点专项,推动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引:做大乡村人才总量
  2017年,龙形镇池坝村返乡人才周呈印成立重庆六悦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不断摸索,如今已拥有1200亩承包面积的集谷物、蔬果、苗木、水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场,创建了“潼周”大米品牌,年流转水稻3000吨,带动本地6支团队共计50余人创业以及近400名村民就业;农场年均接待全国各地4000余名青年农场主交流学习。
  潼南以重点群体为突破口,突出“双好双强”(政治素质好、道德品德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土大学毕业生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力度。相继建立在外人才数据库,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创业就业示范街(山村)定向发布创业就业机会清单、投资乡村项目清单、返乡考察计划,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支持企业家、退休干部、技术能手等乡贤回乡兴业。目前全区累计招引返乡创业人才3.6万人,270余名本土人才进入村“两委”。


育:提升人才服务质量

  迭代升级人才政策,潼南出台《潼南区“英才潼行”工程人才兴乡行动若干措施》等激励办法,设立5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提供平台建设、就业奖补、成果转化等20余条支持政策。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推出知识价值信用贷、乡村振兴青年贷等,落实创业贷款9500万元,切实解决乡村人才创业融资难题。
  同时,打造川渝毗邻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潼南)、“潼南农家星创天地”等创业孵化平台20余个,孵化培育企业400余家;建设成渝地区(潼南)英才会客厅,培塑“青竹荟”人才工作品牌,常态化举办沙龙论坛、赛事讲座等系列活动,为人才提供交流对接、学习成长的综合载体。
  “我们依托英才服务港‘一站式’服务平台,实行‘3+30’人才服务模式,明确所在单位或镇街服务领导、服务专员和平台服务专员3名责任人,以及区农业农村委、区科技局等30个区级服务部门联络员,有针对性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等服务。”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留:盘活乡村人才存量
  通过加大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投入,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等制度机制,让乡村人才发挥更大效能。紧扣柠檬、蔬菜、油菜等特色产业,采取“高校+农业企业+人才”合作模式,每年分层分类开展高素质农民、乡村劳务经纪人、乡村“潼南巧匠”等培训3000余人次。
  塘坝镇龙珠社区产业村支书张玉是西南大学食品科学院正高级职称、硕士生导师,被聘任为龙珠社区产业村支书以来,立足专业、扎根沃土,先后多次深入一线开展走访调查,全面掌握了龙珠社区农产品生产情况,并针对生产实际为龙珠社区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潼南建立了编制“蓄水周转池”制度,统筹管理使用全区教育、卫生、镇街事业编制,优先保障基层一线引才编制需求。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分类评价标准,评价认定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社会服务型等农村实用人才1.7万名;鼓励人才扎根基层,落实基层全科医生、乡镇农业服务机构农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等“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为70余名专技人才优先办理职称评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