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刘莉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重庆发挥后发优势、拓展增长空间的最大潜力,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和突出短板和长期任务。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以主城都市区为龙头、以区县城和中心镇为重要载体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精准发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服务支撑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中培塑城乡共荣新范例。区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就加快完善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乡村振兴的制度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共同繁荣作出了安排。
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走“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雅”精美城市道路,优化“一江两岸三轴五组团”空间布局,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高质量推进城市新区开发,实施城中村改造,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增强城区产业引领、科技创新、综合服务等核心功能,加快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持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建设宜居智慧活力有尺度的滨江新城。
发挥青山常在、碧水常流、绿色常驻、空气常新的生态优势,突出产城景、农文旅融合,系统重塑滨江风貌,建设美丽亲水岸线、涪江生态景观带、滨江田园综合体。做好“水文章”“夜经济”等城市特色消费,创新推出更多如“涪江中国年”“虾王争霸”“龙舟巡游”等消费引爆点,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打造“世界宽谷·田园城市”绿色生态城。
有序推进场镇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发展镇域经济。深耕“一镇一宴”“一镇一特”,打造双江“农文旅融合示范镇”、柏梓“中国第一柠檬小镇”、太安“西部农业科技强镇”、崇龛“中国油菜名镇”等一批中心镇、特色镇。
精准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以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牵引,紧扣“现代化”“国际化”,强化改革创新和探索未来乡村两大动力,加快潼南农业大区变为农业强区,争当全市乡村振兴排头兵。
突出规模化,打破“小农经济”“小块经营”零散化、碎片化发展现状,大力引育龙头企业、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以大企业大项目带动规模化生产,全链条发展柠檬、蔬菜、油菜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突出基地化,大力发展种养殖基地,新建一批特色种植基地,建设一批生态渔业养殖基地。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出口备案基地,布局生物育种、航空育种基地,建成国民油料基地。
突出品牌化,做好“土特产”文章,叫响“潼南有种”“潼南有渔”“潼南有礼”,大力培育提升潼南特色农产品品牌,放大潼南柠檬“一链成群、双料冠军、三科领先、四海有名”优势,努力打造中国柠檬第一品牌。
突出平台化,加快建设重庆农科城、重庆市现代种业创新基地、成渝中央厨房产业园、全市“平急两用”重点保供基地“四大战略平台”,打造长江上游种业高地、成渝中部加工高地、粮油储备保供基地。
突出数字化,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为牵引,加快构建乡村数字化治理、乡村数字惠民服务、乡村数字文化融合发展、智慧美丽乡村绿色发展“四大体系”,探索建设未来乡村。
突出国际化,以马来西亚“潼南柠檬馆”开馆为契机,“走出去”“引进来”并重,推动潼南农产品更好走向世界。同时,要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实施好“1+7”行动方案,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创新完善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机制
深入实施规划、科技、经营、资金进乡村和能人、青年、务工人员回乡村“四进三回”行动,有序引导、依法规范城市工商资本和科技、人才下乡,推广运用幸福街花儿巷“五破五立”经验,培塑城乡融合发展典型示范。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农业转移人口就业、随迁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保障。
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面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提升“强村公司”运营水平,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持续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就业优先,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居民增收。扎实开展惠民富民安民行动、“聆听新期待·携手大发展”活动,紧盯群众所需所盼滚动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教育、医疗、住房、社保、养老、育幼等现实利益问题。
一体推进平安潼南法治潼南建设,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紧抓实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和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做好保交房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确保基层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