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刘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近年来,潼南区以大佛坝为重点,着眼城乡融合发展痛点难点堵点,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破旧立新、深度融合、示范引领,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努力探索形成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 立“井然有序” 破“杂乱无章”◆
初夏时节,大佛坝蔬菜基地,稻田里正孕育着希望。
站在稻田旁,新生村种植大户陈长剑满脸憧憬,期待又是一个丰收年。
这里紧邻潼南主要流域涪江,之前因路网规划不够合理,部分道路狭窄、路面崎岖,存在水系不畅、雨污混流等问题,电、气、讯等基础设施亟待更新,建设无序是大佛坝原貌的真实写照。
因为水系不畅,纵然水网密布,依然会遭遇旱情,很多村民无奈选择耐旱作物。
因为雨污混流,纵然地理位置优越,河道变成臭水坑,不少村民苦不堪言举家迁往城区居住。
如何推动城乡互通、设施互联。各有关单位齐坐一堂领任务,结合项目需要和群众需求,以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为抓手,一体建设“四纵四横”道路、水利灌溉设施、雨污分流系统、森林防火栈道、生态停车场等惠民便民设施,整体提升乡村硬件颜值。
目前,新建改建道路10公里、水利设施15公里,域内村社水电气实现同网同价,广播电视、5G信号、三级物流体系、行政村通客率、乡村步道覆盖率均达100%。
水清岸绿、四通八达,伴随着乡村基础一体建设完善,更大的变化是大佛坝城乡一体规划成效显著,通过立足人居、产业、地貌等空间形态实际,打破村社行政划分限制,探索“中心村+毗邻社”片区化组团发展方式,结合国土空间整体规划,完善三村一社“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一体规划实施打造“涪江壹村”项目。如今,“涪江壹村”一跃成为最受村民欢迎的项目,原来搬走的村民纷纷回迁。
◆ 立“现代优质” 破“传统低效”◆
“5个人过来喝茶,晚上要不要吃我们的特色火锅啊?”6月15日,在大佛街道涪江壹村时光街区幸福街花儿巷的33小院内,老板邓雪娇接着电话忙个不停。
“节假日最忙,新客和老客都有。”邓雪娇笑眯眯地告诉记者,他家的火锅最受消费者青睐,茶歇、棋牌也是该店的热门项目。
在幸福街花儿巷,品茗、喝咖啡、逛花儿美食集市、露营……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用时尚现代的方式感受新农村的“诗和远方”。
“我是去年开始在美食集市卖鸡爪的,节假日生意特别好,收入还可以。”一边为顾客打包柠檬鸡爪,一边同记者分享的店铺老板汤女士满脸喜悦。
汤女士是附近村民,平日里白天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节假日抽空到美食集市售卖各种口味的鸡爪,既兼顾了家庭,也能为家庭增收。
如今的涪江壹村,像汤女士这样的村民日渐增多。乘着农文旅兴起的东风,涪江壹村开始了嬗变之旅。涪江天街、时光街区、田园灯塔、瞭望塔等一批网红打卡地,“旅游+农耕”“旅游+养生”休闲度假地,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还持续带动了周边村民创收,推动了当地生态价值高效转化,吸引了超10万人次到点打卡,过夜游客人次增长50%以上。
曾经的大佛坝,以传统农业为主,9000余亩的耕地多以种植白菜、萝卜等蔬菜为主。如今的大佛坝,依托农业资源优势,规划布局食药同源、五彩稻田等特色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加快建设智慧农业及仓储物流项目,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此外,大佛坝还积极探索新模式,推行“订单农业”种销模式、“集体经济+国有企业”“集体经济+经营主体”“集体经济+农民群众”合作模式。培育精深加工企业5家,带动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16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订单生产、增收1000余万元;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共建,集体经济参与项目建设,企业用工、群众就业形成“双向奔赴”,道路、水利等设施建设超序时进度,带动200余户村民就业增收。
◆ 立“一体格局” 破“二元结构”◆
在大佛坝的蔬菜种植基地里,成片的玉米映入眼帘,望着自己地里正值采收时节的一排排翠绿饱满的玉米,大佛坝丰产村种植户雷昌建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这都要归功于我们村的产业村支书余继友,不仅帮助我们引进了早熟品种,抢占市场,提高生产效益,还在农忙时节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解决我们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我今年的腰包更鼓了。”雷昌建告诉记者。
近年来,“产业村支书”“乡村CEO”模式的推广,让大佛坝的村民受益颇多,破解了乡村产业发展技术人才供给不足、科技服务力量薄弱等问题,打破了行业、身份、体制壁垒限制。
截至目前,大佛坝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23人、培育高素质农民819人,聘请来自西南大学、南昌大学、重庆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农业科研专家13人担任产业村支书(主任),提供点餐式技术服务,成功构筑推动乡村振兴“人才矩阵”。
同时,释放“三块地”、聚集“三类钱”也是大佛坝贯通推动城乡资源大聚集的重要举措。以解决土地“散、乱、闲”问题为重点,多举措盘活宅基地、撂荒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满足各类经营主体用地需求9000亩,带动人均增收近4000元;围绕转移支付、金融投贷、工商资本等“三类钱”,坚持“争、引、贷、投”并举,有效保障大佛坝“涪江壹村”稳步建设。
近年来,大佛坝以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为突破点,持续推动“三类人”“三块地”等16项改革举措系统集成,支撑发展要素保障,激活发展内生动能。
◆ 立“双网共治” 破“单向施治”◆
“各位党员同志,二季度的清洁卫生打分结果出来了,请村民朋友前往广场公示栏围观。”在大佛坝的乡间小路上,大喇叭不断播放着讯息。
不一会儿,广场上围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纷纷讨论起为什么有的分高有的分低,为下一次提升分数做足准备。
自从大佛坝联村实行党员分类积分管理后,该地区在邻里互助、孝老敬亲、清洁卫生、建言献策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邻里关系和谐了、村民卫生习惯更好了……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强了。
激活党员示范是大佛坝基层治理的方法之一,为突出迭代基层智治,打好”线上+线下“组合拳,打破”单向施治”是关键。
“潼南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天上不会掉馅饼,高利保本是陷阱……”一条条讯息经网格长之手在大佛坝片区网格群里发布。
小到天气变化,大到方针政策,都在网格群里传播,实现了辖区受众对象“一网罗尽”、理论内容“一键到达”,一个个网格群发挥着基层治理的大作用。
近年来,大佛街道积极探索“双网共治”治理路径,构建上下联动、全域覆盖、务实高效的“互联网+基层治理”模式,实现资源力量“一体融合”、群众需求“一呼即应”,推动了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接下来,大佛坝将以数字重庆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创新实施党建统领“双网共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潼南实践,以高效能治理护航巴渝和美乡村建设。
◆ 立“多元发展” 破“功能困局”◆
“我是高血压患者,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办了慢病,拿药这些都很便宜,平时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医生还定期免费给我量血压,让我感到很温暖。”胜利社区居民王大爷高兴的说。
“老人家,您的血压控制得很好,要按时用药,不能随便停,饮食要清淡,天气热了,中午别出去干农活哟。”家庭医生袁勇一边认真地叮嘱王大爷,一边收拾好医疗用品准备赶往下一户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是我们曾经做梦都不敢想的事。”王大爷的女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子女,真的特别感谢现在的好政策,家庭医生定期上门为家里老人提供常规检查并宣传医疗保健和慢病管理知识,让父亲的身体倍儿棒,让子女在外工作也更安心。
走好城乡融合之路,推进城乡教育医疗共享是重点,家庭医生是缩影,教师“区聘镇用”城乡交流模式也是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序曲。此外,推进城乡就业养老联动、文化体育互融亦是重要篇章。
米德是胜利社区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随着家里父母年迈,不放心父母独自在家的他选择了返乡就业。原本对前途感到迷茫的他却在社区党组织的关怀下寻找到方向,社区党委书记夏绪波详细了解了他的择业意向,并根据他的个人技能在就业需求库里为他匹配了合适的工作岗位。
“解决了就业难题,我以后的干劲更足了,家门口就能找到心仪的工作,还能兼顾家庭,真是幸福。”漂泊多年的米德嘴角难以抑制的上扬,语气里尽是轻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