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时政·经济总第3220期 >2024-05-22编印

优化营商环境潼南各级各部门在行动
刊发日期:2024-05-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全媒体记者马艾


  实施“涪江奔腾”计划,建设制造强区,是潼南赶超跨越赢得未来的首位战略,需要我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做好贴心服务,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潼南怎么干?日前,记者采访了我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听听他们准备怎么干。



  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刘红光
  优化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区发展改革委聚力打造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接续落实国家稳住经济一揽子存量政策,用好宏观经济发展四张清单,创新建立“四链融合”服务企业机制,打造“问计涪江”“潼南民企夜话”等特色品牌,推动政策服务精准对接、直达快享。聚力打造智慧高效的政务环境,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拓展“一件事一次办”清单,提升“一窗综办”服务能力,打通智慧高效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聚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改革,用好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十项措施”,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聚力打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环境,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英才潼行”工程,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高标准建设重庆(潼南)农科城,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力度,努力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科创人才新高地。聚力打造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完善水电气讯“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确保要素资源配置实现有效供给。



  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贺承浩
  区科技局将紧扣全区“3+3+N”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迭代升级需求,大力实施“涪江奔腾”“四链融合”攻坚突破行动,深入园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全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贡献科技力量。一是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今年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企业120家以上。二是持续创建国家高新区、国家农高区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启动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双清零”攻坚行动,力争今年新增市级创新平台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50%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三是探索“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建立“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答题”创新联结机制,组建产业链创新联盟,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力争全年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8000万元以上,新登记科技成果80件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亿元以上,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志勇
  为积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潼南区域综合竞争力,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主要从3方面入手。一是借力数字赋能,推进审批服务“全程网办”。充分运用“渝快办”和国土空间信息平台等网络平台,健全“网上办、掌上办”功能,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数字化审批,打通规划选址到规划竣工核实全过程审批监管数据链条,实现“一码贯通”。全面启用行政审批电子证照,实现规划、用地、登记等事项“全程网办”。二是打通共享通道,实现多跨事项“一站式办理”。依托政务服务中心、高新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平台,推动内部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事项“一网通享”、一窗通办。持续深化“多测合一”“多规合一”改革,建立工程建设项目申请材料电子库、电子证照库,实现数据留存复用,所有审批材料“只提交一次”。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做到用地需求“应保尽保”。发挥项目前期谋划阶段的规划主导作用,从规划布局、选址选线等方面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保障,实现重大项目用地保障率100%。持续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新增工业项目按标准地出让比例保持在60%以上,真正让工业项目“拎包入住”。积极推进“交地即交证”模式,实现拿地和领证“零时差”“零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