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瑜欣
读懂一座城,从走进博物馆开始。今年五一长假期间,潼南博物馆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之一。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过去“小众冷门”的博物馆一跃成为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网红打卡地”,人气火爆。
与演唱会、音乐节等其他文化活动相比,博物馆实在“物美价廉”:选择博物馆作为出行地,既不受天气影响,还能收获知识,启发孩子们的大脑思维,满足大众探索历史的好奇心,在这里,年轻人可以“穿越”时空,体验历史文化,获得情感共鸣,成就一段完美的“多巴胺”旅行。同时,特色满满的文创产品成为年轻人到一座城市“打卡留念”的新方式……种种“利好”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并“走近”、最终“爱上”博物馆。“博物馆热”的背后,不仅是中华民族日益增长的文化自信,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设研学课程、制作小程序、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丰富多样的展示形式,不仅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都“活”了起来,更是打破了“次元壁”,助力传统文化火出圈。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博物馆,“博物馆热”的背后也要进行“冷思考”。花样繁多的体验方式,其目标是感受历史魅力,聆听文明回声。“噱头”或许可以吸引大家走进博物馆,但真正能打动人的,一定是对历史文化感知、感悟、感动的那些瞬间。
与大博物馆相比,潼南的博物馆在体量和馆藏数量上都望尘莫及,但潼南的博物馆扎根在民众中间,自有其价值所在。找准定位,找到突破口,放大特色,特别是不断提升服务,“花式整活”,将自身优势开发得淋漓尽致,自然能够俘获更多大众的心,甚至能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感到不虚此行。
博物场馆应立足于自身的藏品特色和当地历史文化底蕴,一馆一策,并整合成熟的技术,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提高文化的表现力、感染力和传播力,设计制作让观众看得懂的展览,打通博物馆与更多人群的壁垒。同时,打造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使策划、布展、文创产品等更符合年轻人的喜好,持续扩大文物在网络媒体平台中的传播力,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不断提升博物馆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让来自历史深处的文化幸福感代代相传,才能让“博物馆热”在“升温”的同时一直“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