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社会·民生总第3204期 >2024-04-10编印

破解“顽疾”让预付式消费无忧
刊发日期:2024-04-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徐明鸣



  近期,知名早教机构“金宝贝”突然关闭南京多家门店,在不少家长面临退费难的同时,也再度引发社会对预付式消费的关注与担忧。商业预付在减少现钞使用、便利公众支付、刺激消费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机制、监管不严等原因,如金宝贝关店退款难事件,也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甚至扰乱市场秩序。预付式消费“顽疾”如何破解?相关部门应多策并举,强化市场秩序,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让预付式消费无忧。
  设立严格的“预付款消费”准入门槛,建立单独的商家信用与评级制度。既然“预付款消费”是以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为基础,那么凡是开展这一业务的商家,商业信用就十分重要。换言之,只有具备较高商业信用的商家,才有资格开展这种业务。对商家信用的评判,不仅需要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基础信用数据,还需整合行业协会、有资质的信用评估及线下监管,借助数字化手段,形成商家信用信息体系、信用评级体系,做到及时有效的监管,甚至预警。
  建立预付款项第三方监管制度,发生预付款维权纠纷大多情况都是预付款不知所终。预付款所有权属于消费者,款项不是商家的企业资金,引入第三方监管账户对预付式资金加强监管具有必要性。例如,商家、银行和消费者共同签订一个合约,消费者将预付款打入银行的专门账户后,每确认消费一次,银行便将账户中的一次消费金额转给商家,实现对预付款备案、支付、兑付、售后等环节的全闭环监管。通过此类方式实现监管服务,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完善预付式消费监督机制,为“预付式消费”商家戴上“紧箍咒”。加强日常监管,可根据该行业商家信用画像,提供行业管理、市场调控、精准助企等有效支撑。如相关部门可通过公布各商家星级评价、服务好评度等信用榜单,智能推送热门活动等方式,带动消费引流,为诚信商家拓展了获客渠道。同时可探索建立保证金制度,资金监管比例随商家信用等级浮动而调整,发挥不同行业的市场能动性。
  做好宣传引导,提高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在日常消费活动中,不少开展“预付款消费”的商家都会摆出一些牌匾、奖状、证书等宣传自己的商业信用。相关部门要经常性开展宣传引导,帮助消费者练就“火眼金睛”,帮助消费者辨别真伪,打破失信商家欺骗消费者的幌子,增强消费者的防范意识,谨慎给商家预先付款,同时注意保留转账收据,以防陷入索赔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