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品位和功能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规划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我区立足高质量发展,按照“一江两岸四大片”的城市框架合理布局城市公园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宜居指数不断攀升,但区人大代表、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玲发现,梓潼片区作为老城人口密集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基础建设较为薄弱,特别是在城市主题公园配套建设方面有短板,与老百姓期待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潼南城区共有31个公园、10个广场,其中梓潼街道有6个公园,面积仅占12.5%,3个广场,面积占城区广场面积的12.7%,但梓潼街道城区人口占到潼南城区常驻人口的40.6%(2022年12月统计数据),人均城市绿地等公共空间远低于桂林街道和大佛街道。”杨玲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后,认为除鸥鹏中央公园外,梓潼街道多数公园广场公共文化设施较少,不能有效满足群众健身娱乐需求,这也成了老城区群众公共文化供给保障的硬短板。
她还发现,目前,梓潼片区人口密集地带缺乏容纳性较强的公共文化空间,以老城人口密度较大的凉风垭片区为例,周围开放性公共文化空间较少,一定程度限制了商圈的形成扩大,对梓潼街道城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另外,除鸥鹏中央公园社区公园以消防安全为主题外,梓潼片区公园内部服务保障功能作用不够突出,游乐设施、休憩设施、照明设施、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不充分,还停留在“假山草地”的基础层面,且未能完全照顾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在潼南特色文化元素彰显上也不充分,智慧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对此,她建议,我区应结合梓潼街道整体发展定位,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大力新建城市公园,切实补齐梓潼片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短板。因地制宜在老城谋划和建设功能适用、景观怡人、舒适便捷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拇指公园”,使广大社区居民开门见园,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的同时,也让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同时,在新建公园上与城市商圈拓展上有机结合,着眼梓潼片区商圈布局和未来发展方向,打造“商业圈里的公园”、“公园内的商业”和“公园周边商圈”等多种消费场景,探索通过开发商一站式投入、物业公司综合管理等方式解决公园建设维护资金问题;在现有公园基础上打造特色商业区,通过整体外包或社区混合经营等方式,打造如特色小吃街、民俗精品街等公园经济,并加大规范管理力度。
另外,坚持产城融景融合同步规划设计、同步组织实施,着力打造城市与产业有机共融,城市与公园和谐共生,人、城、境、业等高度统一的城市发展格局。依托公园+,积极推进公园主题功能拓展,以爱国教育、文明创建、智慧城市等为主题,在公园游乐设施和游玩项目中进一步彰显主题元素,探索开展互动体验及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公园主题宣传,进一步聚集人气、激发活力,让人们在公园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文化浸润、文明熏陶,助力“世界宽谷田园城市”新地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