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理论总第3319期 >2024-12-06编印

勤学重宣深化理解聚实善思阔步向前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刊发日期:2024-12-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王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乃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潼南实验中学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臻善先锋”党建品牌,聚焦“学、宣、实、思”,切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师德高尚、专业扎实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和强大的动力支持。




  一、聚焦“学”,引导教师做“善学”之师,铸从教之“魂”
  育人先育己,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学思践悟一体推进。一是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建立健全教师学习制度,采用“集中+自学”“线上+线下”双向结合的学习方式。做到三“入”:从“心”入,从教师理想信念方面领会全会精神,切实转化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从“理”入,通过每周学校党委组织的理论中心组学习,不断提升政治理论素养水平;从“情”入,感悟革命先辈的使命担当,不断激励自己奋然前行。二是持续强化学习阵地建设。继续丰富图书馆藏书,在原有“党建书屋”“清廉活动室”的基础上,增设“行知书屋”“悦读书吧”“教师怿站”等阅览室,确保全体教师“沉浸式”学习体验教育教学文化。三是搭建学习平台。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持续打造“臻善大讲堂”平台,邀请区内外专家、学者到校给师生讲学,目前已开展讲座15期。



二、聚焦“宣”,推动教师做“善扬”之师,赋从教之能
  学习的过程就是吸收转化的过程,结合教学实践对全会精神进行内化,形成特色教育领域宣讲稿,增强师生对教育改革的认同感、参与感和获得感。一是学校举办“四个一”活动:班子成员上一次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党课;40岁以下的党员教师开展一次“赛马比拼”——赛一次思政课;党员骨干教师利用“行知好课堂”上一次红色党课;优秀教师写一篇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二是利用学校已有的宣传载体——宣传栏、校刊、公众号、黑板报,积极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让师生对全会精神的学习“如获至宝”。



三、聚焦“实”,助推教师做善“为”之师,夯从教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真抓实干就是要攻坚克难,保证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为此,我们持续优化完善规章制度。一是管理方面,继续落实行政值日、值周制度;夯实“三进三联”工作机制,即领导干部走进教室、走进办公室、走进学生家庭,联系一个支部、联系一名思政教师、联系一名特殊学生;强化班主任“六到场”制度。二是教学方面,做好日常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强化两个特色——“1162”教学模式和每周四的“家长进校园开放日”活动。三是教师培养方面,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制度、推门听课制度和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制度,进一步落实作为结对师傅的“传、帮、带、引”作用,给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引路子、压担子、铺路子、搭台子;同时,做好校际间的融合,沿用与重庆八中“同教研、同上课、同作业、同资源开发、同考试、同评价”的“六同”学鉴模式。



四、聚焦“思”,助力教师做善“思”之师,增从教之效
  “学而不思则罔”,教而不思则惑,“生吞照搬”“依葫画瓢”只能让教师的从教之路越走越窄。唯有多思、善思,对课堂的来龙去脉进行还原、回味、思考、甄别、评判,才能去伪存真,才能再加工而形成独特、切身、深度的理解。为此,学校鼓励教师用好两种思维反思课堂——带有专业研究的“显微镜”思维和立足小切口、进行长期聚焦研究的“凸透镜”思维。要求全体教师用好两种思维,积极反思,写好论文,做好课题。
  同时,学校鼓励“闯”的精神,敢于“过险滩”“涉深水”“啃硬骨头”,坚定勇敢开展教育改革活动。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新时代“人民满意教育”的铸就,需要“一马当先”,更需要“万马奔腾”。学校领导班子先行先试、整体提升,带动广大教师把一心为教育、热血显担当的理念入脑入心,在教育之路上埋头苦干、不断奋进,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