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综合总第3317期 >2024-12-02编印

青山同云雨 明月不两乡
刊发日期:2024-12-0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潼南一中 黄乙秦 指导教师 龙丛凤


  国庆又至,窗外下着雨,玻璃却折射出灿烂的光辉,仿佛在弥补未现的月色。那光芒来自我和母亲云南之旅带回的徽章。徽章上,各民族的儿女们手牵着手在饱满的、金黄的麦穗间唱歌跳舞。有个声音告诉我,那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见证。
  母亲说民族团结和民族大爱是不能分割的。在列车上时,车窗外一大片一大片青黄在视线中转瞬即逝。我知道那是丰收的颜色。列车座上贴的都是国旗,旁座的小姑娘是个藏族人,油彩涂抹的五星红旗被脸颊上高高的红云衬托着。
  车厢内并不完全安静。农民伯伯谈笑之后,递了些水果过来。我听到那个东北阿姨对着邻座讲:“今年啊我在镇上上班,居然就见到了你们广西的沙糖桔,领导说这是民族团结和爱的礼物呀。”接着她拿出一张照片,冰天雪地之上,那是一个个拿着橘子,绽放的鲜妍的笑脸。
  去云南之前,我和妈妈早就听到了这样暖心的新闻:广西的沙糖桔寄来,也带回了哈尔滨回礼的蔓越梅。而此行,我们也想尝一尝云南赠给哈尔滨的鲜花饼和松茸饼干。
  没想到藏族小姑娘的父母听说了我们的目的地,便忙不迭地邀请我们一同前往雨崩村,原来雨崩村正是他们的老家。
  母亲在同他们交谈时,小姑娘却偷偷牵住了我的手。
  她说:“姐姐,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是老师教给我的,我觉得就是现在这样的美好吧!”
  我心头涌上一层热浪来,握住她的手,重重地点了头。
  时至今日我仍记得雨崩村那清丽舒爽的风景,在如瀑的雨帘旁,是万簇鲜花,千重麦浪。还有那飘扬在缤纷之中的国旗。
  站在嵌垒碎石、花鸟镂空的门楼照壁前,我疑惑了。那女子披肩上有着七彩绣圆布盘的图案,不正是纳西族特色吗?在这一众柔软的藏袍中,竟是如此显眼。
  直到老爷爷走过来,小姑娘递上鲜花饼。我在这浅浅的香气中,听他们欢谈民族团结相爱的往事:
  “俗话说得好,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这些年我们的发展,离不开纳西族人民的帮助,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出资出力,为我们修筑桥梁,铺平山路,道既平,心更宽。越来越多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来我们这儿支教。教给雨崩村的孩子们丰富的知识,教会雨崩村孩子们做人,还带着孩子们下田插秧劳作,一起共读民族一家亲的故事。这样,一点一滴,他们就把美好和关爱传递过来啦!”
  我心下了然。白天微风牵动麦浪起伏,麦穗沉沉。拂过五湖四海而来的人们相执的手;拂过我们劳作后沾满泥土的裤脚;拂过各民族儿女相惜、相依、相融、相乐的心。夜里月光如流,用松子生了篝火,母亲就在旁边给我讲,阿玛尼妈妈收养了四个民族、十个孤儿的故事。就这样静静地听着,让心在天地游走,去听每个民族团结并深爱着每个民族的故事。就这样等着月色笼罩,照进手心,照个露出麦穗柔软轮廓的徽章。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抽回思绪,徽章被我紧紧地握在手心里,那样温暖人心。无需探头,我也知道,外面那千千万万面红旗,在风雨中凝汇成汹涌、澎湃、壮阔的“旗浪”,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涌动,在各族人民内心深处震荡,庆祝着祖国生辰,庆贺着各族团结同心,万世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