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苏畅 尹诗语
11月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第39场新闻发布会,潼南区相关负责人围绕“全力打造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增长极、成渝腹心高水平开放桥头堡”作主题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和网友提问。
建立“1132”体系架构
“奋进新征程,我们明确潼南现代化将搭建‘1132’体系架构。”发布会上,潼南区委书记文天平介绍。
在“1132”体系架构中,前两个“1”即“一极一堡”,潼南将打造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增长极、成渝腹心高水平开放桥头堡。
“32”指3个“2”,第1个“2”即“两区”,潼南计划建成“制造强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第2个“2”即“两城”,潼南将建设宜居智慧活力有尺度的滨江新城、“世界宽谷·田园城市”绿色生态城;第3个“2”即“两地”,潼南将打造国家战略腹地建设重要承载地、数字经济新兴高地。
在建成“两区”方面,潼南将实施“涪江奔腾”计划,发展汽车再制造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3大支柱产业集群,壮大提升化工新材料、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3个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数智科技、低空经济、双碳产业等N个“新星”产业集群,建设“制造强区”。同时,潼南通过打造长江上游种业高地,全链条发展柠檬、蔬菜、油菜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10平方公里重庆农科城、5平方公里成渝中央厨房产业园、300亿级全市平急两用保供基地、重庆现代种业创新基地,擦亮国际柠檬之都、中国西部绿色菜都、中国油菜之乡、生态小龙虾之乡4张名片,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在建设“两城”方面,潼南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15分钟城市生活圈”。同步规划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加快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争取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加快建设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双50”城市,建设宜居智慧活力有尺度的滨江新城。同时,潼南发挥100万亩绿色蔬菜、32万亩柠檬、涪江琼江横贯全境等生态优势,建设1条最美滨江带、6条溪谷绿廊、3大生态屏障,打造通江望岭、绿廊入城、环岭为屏的山水格局,建设“世界宽谷·田园城市”绿色生态城。
在打造“两地”方面,潼南加快建设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携手建设渝潼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涪江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等,发挥成渝主轴节点城市功能,建设川渝绿色粮仓、国民油料基地、天然气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战略腹地建设重要承载地;同时,潼南在全市率先建成“数字农业大脑”,实现每块土地信息自动获取、地块适种品种推荐、资源信息精准分类、粮油种类智能解译、作物长势适时监测、阶段产量定期预测、风险预警等一张图管理,打造数字经济新兴高地。
把潼南柠檬打造成中国柠檬第一品牌
潼南是国际柠檬之都、中国生态柠檬之都,在推动柠檬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成效和思路?
“我们坚持‘大产业、大加工、大科技、大品牌’思路,大力实施优品、智慧、强链、品牌、畅销、共富‘六大工程’,联通国际、联动区域、联合企业,努力把潼南柠檬打造成为中国柠檬第一品牌。”文天平介绍。
一是打造中国第一柠檬种苗繁育高地。目前潼南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柠檬脱毒育苗中心,正加快建设柠檬种质资源圃,实施以尤力克为主导的柠檬品种第三代改良。
二是打造中国第一柠檬核心产区。潼南目前种植面积32万亩、产量35万吨,正联动川渝柠檬产业联盟体,做强100万亩、120万吨全国柠檬核心产区,联合海南、云南等主产区,共同打造世界级柠檬产业集群。
三是打造中国第一柠檬产品研发基地。潼南落户了农业农村部唯一柑橘类精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建成全国首条干湿一体柠檬果胶生产线、世界领先的柠檬六分离提取技术生产线,研发生产出5大类350余种柠檬产品,正发挥檬泰生物、汇达柠檬、雪王农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迭代组建柠檬产品研发联合体。
四是打造中国第一柠檬出口基地。今年,马来西亚潼南柠檬交易中心开馆运行,目前潼南柠檬已经出口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德国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份额占全国45%,潼南柠檬正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五是打造中国第一柠檬数字大脑。潼南在全国率先建设“柠檬产业大脑”,绘制柠檬全景图,融入15类柠檬主体、7类感知设备,开发数字生产、数字管家、数字加工、产业致富、惠柠服务等应用,目前正在试运行。
六是打造中国第一柠檬融合发展标杆。潼南建成了全国首个柠檬博览馆,今年接续举办中国(潼南)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11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加,签约项目59个、金额101.28亿元。
集群式壮大“3+3+N”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
发布会上,潼南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秦启光介绍,潼南围绕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创新实施“涪江奔腾”计划建设“制造强区”,集群式壮大“3+ 3+N”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
一是攻坚发展3大支柱产业集群。潼南紧盯全市“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突出汽车再制造、零部件两个细分领域,全力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同时,潼南坚持走差异化之路,大力发展以绿色原料药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着力打造西部绿色原料药基地。此外,潼南依托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积极发展以新兴氢能、储能电池、储能装备原材料为主的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产业。
二是提升壮大3大特色产业集群。潼南目前正统筹推动传统化工产业迭代升级,大力发展以电子化学品、基础化学品、新型材料等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同时,潼南拥有100万亩蔬菜、32万亩柠檬、30余万亩油菜,已初步形成粮油、柠檬等5条30亿级精深加工产业链,正加快建设成渝中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地。此外,潼南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拥有6000余台数控车床加工设备,正积极融入川渝笔电产业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三是创新培育发展N个“新星”产业集群。潼南瞄准新兴市场,加快布局智能(农机)装备、数智科技等未来产业,形成一批成长性产业集群。
协同实施“五个一体化”
今年12月,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设立即将满4年,潼南在这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是首批川渝合作共建十大功能平台之一。近年来,我们两地深度融合,协同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体制创新等‘五个一体化’,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潼南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曾伟介绍,今年潼南又迭代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先行互联、成渝中部先进制造业集聚地先行跨越等,全力推动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
例如,在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潼南建设半小时通勤圈,打造遂潼快捷通道,联合争取时速350km渝遂绵城际铁路近期启动实施。同时,两地合作贯通涪江黄金水道,升级建设渝遂骨干物流通道,2028年有望实现千吨级轮船直达重庆朝天门港,推动遂潼先行区对接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此外,潼南抢滩成渝“氢走廊”,开发利用化工副产品“变废为宝”,引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立氢潼研究院,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又如,在产业发展一体化方面,遂潼两地共用“一方气”,协同打造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园,同炒“一盘菜”,整合“潼南绿”“遂宁鲜”品牌营销优势,打造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核心区。
再如,在生态环保一体化方面,遂潼两地携手共建涪江生态廊道,全流域共治一江水,在全国率先推行跨界巡河“多走一公里”,涪江、琼江(潼南段)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为应对频繁多发的过境洪灾,两地共绘预警调度“一张图”,尽览全流域,预知水雨情,实现两地防灾减灾救灾联防联动、协同作战。
从4个方面发展汽车后市场
目前,潼南正在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当前,潼南已有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潼南区政府副区长杨述兵介绍,目前,潼南已经实现“一车九吃”,即把一辆废旧汽车,在二手车销售、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储能、驾校租车、零部件修理、贵金属提炼、汽车再制造、废料处理、大数据应用九大板块进行再次利用,最大化提升价值。接下来,潼南将从4个方面,发展汽车后市场。
一是擦亮汽车后市场名片,举办第九届“创客中国”汽车再制造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汽车后市场产业发展研讨会等节会活动,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二是聚力培龙头建生态,动态建立在潼汽车再制造企业上规、上云、上市培育库,培育废旧汽车拆解、零部件再制造等方面“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构建完善产业生态。
三是打造行业平台基地,依托弘喜汽车“车巢”大数据平台,构建全国废旧汽车回收一张网,布局建设汽车再制造产业园、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园、二手车出口基地。
四是支持校企协同创新,通过“引企入校”“引校进企”模式,大力支持区内汽车后市场企业与重庆大学、南昌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在科技创新、专利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动共赢发展。(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