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明鸣
同饮一江水,遂潼一家亲。
10月10日一早,崇龛镇临江社区的村级河长曾茂华出现在琼江河畔。担任琼江村级河长这几年来,他习惯每天来河边转一圈。
琼江是涪江的一级支流,也是川渝跨界重要河流。溯流而上,曾茂华仔细巡视江面、岸边,“如果水质不好,我会在毗邻乡镇河长微信群里‘吼’一下,开船联合巡河。”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5个年头。潼南与遂宁共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两地毗邻而居、一衣带水,山水相依、人文相亲、经济相连。在“双圈”建设战略指引下,随着《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总体方案》的出炉,遂潼两地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加速“双向奔赴”,尤其是在环境管理联通、环境污染联治、环境监管联动、环境安全联保等方面紧密协作,加快探索出一条生态环境跨行政区域共治共享、共建共保的生态文明新路径,共同守牢绿水青山底色,共筑绿色生态屏障。
环境管理联通 合力筑牢生态保护根基
遂潼川渝毗邻地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毗邻城市联动优势,合力筑牢上游生态屏障是双方的共同意愿及行动。2018年12月,遂潼两地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共同签订了《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并在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时,均在独立章节部署“协同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工作。
“遂潼联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将更好推进涪江、琼江水质持续向好,把先行区建设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潼南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此之外,遂宁还与潼南签订并落实了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协议,常态化建立了分区管控协同、年度计划安排、定期调度会商、信息资源共享和重大事项相互通报等工作机制。每年围绕7个方面32项重点任务进行会商谋划,相互通报重点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定期就双方生态环境领域关切事项进行沟通协调。
过去,跨界河流治理涉及多区域、多部门,职责交叉、条块分割,加之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等污染面广量大,治理难度较大。自川渝开展跨界河湖联防联控以来,两地重拳整治妨碍河道行洪、污水偷排直排乱排等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影响河流健康的顽疾乱象。以琼江为例,潼南、铜梁、安居三地联合编制实施方案,整合防洪护岸、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污水管网一体化等治理工程项目96个,累计投入11.07亿元。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琼江干流断面水质持续向好,生态修复持续改善。
近年来,川渝两地党委政府把深化跨界河湖联防联控摆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要位置,坚持一盘棋谋划、一条心推动、一股劲落实,跨界河湖水质持续向好、生态修复持续改善。川渝两地建立了工作机制共商、项目共谋、生态共治、资源共享、文化共兴长效机制,促进跨界河流分段治变全域治,分片治变整体治。机制的建立,让遂潼两地上下游、左右岸携手合作更有力量,为共同推动川渝跨界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境污染联治 助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2018年之前,琼江河流污染严重。“琼江洪枯流量差异极大,水体自净能力不足,加之流域内人口密集,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等污染面宽量大,防治难度大。”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问题涉及多个部门,职责交叉、条块分割,同时缺乏跨地区、跨部门联动机制。
守好琼江水,一场保卫战随之打响。打通上游,联动下游,川渝携手开展琼江联防联控联治,重庆全面建立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实现“一河一长”“一库一长”全覆盖,各级河长通过明查暗访、跨界联合、智能巡查等方式开展流域巡河,潼南更是率先在全市构建“河长+部门河长+河段长”工作机制,协同遂宁等地联合执法推动琼江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
阳光和煦,秋风送爽。“以前这里环境没现在这么好,治理过后,天更蓝、水更清,两岸风景更美了。每天晚饭后,我都带着小孩过来沿着江边散散步,吹吹江风,呼吸下新鲜空气,感觉特别清爽。”崇龛镇临江社区居民李嬢嬢告诉记者。
绿树掩映间,宽阔平静的琼江穿流而过,串起了遂宁和潼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遂潼两地以“河长制”为抓手,编制实施《琼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川渝联防联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重点小流域精准防治,实施精准帮扶、岸上控污、生态流量保障等措施,紧密开展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涪江愈发水清岸绿。
从“各人自扫门前雪”,到川渝联动跨界治水,各方力量凝聚治水合力,越来越多的河流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如今,川渝联动跨界巡河已经成为常态。遂宁与潼南联合巡河及交叉巡河,实现了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共治共管。
今年以来,潼南与遂宁、资阳等地已联合开展巡河、执法、监测10余次,加强与上下游、左右岸、支干流的联防联控、系统治理,确保琼江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潼南已修复琼江生态基质10公里,建设尾水湿地5000平方米、河道生态湿地10万平方米,策划实施河道生态修复等项目42个,打造了30公里亲水岸线。”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琼江能治理好,离不开上游遂宁安居区的全力合作。
除联合巡河外,川渝各级各部门还常态化联合开展跨界河流联合清漂、联席会议等,对发现的问题实行现场交办,有效解决跨界河流管理保护中的问题。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更是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总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跨区域协作的经验做法之一,在全国推广。
合力治水,成效显著。7月18日,在琼江川渝联防联控工作推进会上,记者获悉,为将琼江打造成跨界示范河流标杆,流域城市联合编制实施方案,整合防洪护岸、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污水管网一体化等治理工程,累计投入11.07亿元,于今年初通过川渝省(市)级示范河流验收。
在川渝联手推进下,近3年,琼江水质持续改善,稳中向好,今年上半年琼江(四川段)5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实现一江清水出四川,琼江(重庆段)干流3个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涪江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潼南段被评为重庆美丽河湖。2023年,遂宁9个国省考核断面优良率达到100%。
安全监管联保 携手守护河湖安澜
涪江是嘉陵江右岸一级支流,自遂宁出潼南进。为加强跨界河流协同治理,早在2021年1月,遂潼两地就联合签署了《涪江流域河长制领域跨界合作协议》,强化与潼南区等区县的水利、农业等部门联动,共同推动涪江沿线河道管理、长江禁渔、非法采砂等联合巡查,形成执法合力,强力打击非法行为,共同维护好水域生态安全。
“近年来,我们会同潼南,进一步对涪江、琼江和西眉河遂潼毗邻地区开展了生态环境联合监测,常态化开展禁渔执法行动,加强砂石开采和‘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遂宁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负责人介绍,在联合执法上,遂潼两地积极开展联合环境执法,扩大合作监管范围,就双方关切的重点污染源实行强化监管,实现了生态环境监管互信、互学、互助。
今年4月,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举行,明确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执法、监测等10项重点任务,落实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各项协议和机制,让两地水更清岸更绿。
据统计,近年来,遂宁与潼南召开联合执法监管座谈会7次,联合开展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固危废管理、应急预案备案等专项执法检查11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7个。同时,会商新增跨界水质监测断面3个,优化新建水质自动站1个,联合采样监测15次,实现了监测结果共商共享共用,合力推动水质监测提质提效,为上下游水质治理提供精准指导。
“我宣布,2023年遂潼涪江流域‘一河一策一图’突发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现在开始!”2023年12月14日,在遂宁市三星水电站大坝上游,随着总指挥长的一声令下,一场生动、紧张的应急演练在万顺03号采砂船冒出的滚滚浓烟中拉开序幕。
经过遂潼两地相关部门的联合应急响应、污染防控处置、信息互联互通、密切协同作战,成功完成了此次环境应急处置工作,进一步强化了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保障了涪江流域遂潼段的水质安全。
协同开展突发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只是遂潼两地深化应急处置协防机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遂宁市与潼南区签署了《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建立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环境应急演练、突发事件处置互助、应急物资共享机制。
“近两年,两地联合开展了环境风险隐患联合排查和交叉检查30余次,发现并移交17家环境风险企业环境隐患55个,进一步筑牢遂潼两地环境安全底线。”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来,遂潼两地均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生态环境事件。
区域有界,河水无界。两地将持续齐抓共管,跨界合作,联防联控,共同探索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共享一江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