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3157期 >2024-01-05编印

和喜锦鸿
“智造”转型 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
刊发日期:2024-01-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工人将瓶胚放入机器内进行烘烤。

余继伦查看食品包装盖质量。

  

全媒体记者 吴鑫袁 吕洁


  上胚、分装、贴纸……近日,记者走进重庆和喜锦鸿医药包装有限公司(以下称和喜锦鸿)看到,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规范穿戴工作服,正在各自的岗位上流水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公司负责人余继伦正查看机器运转和成品质量情况。
  2013年,余继伦带着团队落户潼南,通过不断投入与创新,从制造转向“智造”,当前,公司采用国内先进的注塑及注吹机组,专业生产各类食药品塑料包装产品400余种,拥有专利32项,不仅与国内各大制药、食品生产等企业形成长期合作,还打开了国际市场,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



看中了潼南的营商环境
  1994年,余继伦进入到北碚的一家玻璃瓶药包装企业,从事销售工作。通过不懈努力,他的销售业绩一直名列前茅,短短几年时间,就当上了片区经理。
  2007年,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和客户的情况下,余继伦决定离开公司单干,与前东家的玻璃瓶药包装不同,余继伦将产品转向了塑胶食药品包装,他筹资两百万在北碚注册了重庆和喜塑胶有限公司,也就是和喜锦鸿的前身。
  时光荏苒,通过一步一步发展,公司订单逐渐增多,公司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以前的厂区已经不能满足公司的生产和发展需求。余继伦决定将公司进行迁移。在对广安、铜梁、潼南、綦江、隆昌等地进行考察后,他最终选择了潼南。他说:“潼南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惠政策,比较适合我们这个行业和产业的发展,这是我们选择潼南的重要原因。”
  2013年,和喜塑胶正式落户潼南高新区,更名为重庆和喜锦鸿医药包装有限公司。
  “这里的营商环境很好,我们来对了。”余继伦回忆说,之前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都兑了现,不仅如此,各级政府部门主动上门来到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困难,帮忙协调解决或给以指导性的建议,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厂房建设中去。
  在经历了一年时间的修建后,公司投入生产。如今,公司已完成蜕变,拥有固定资产超过5000万元,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D级净化车间面积达1500平方米。



创新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自动开模、取料、合模……记者在公司生产车间看到,拥有8台机器的车间只需要两个工人操作,几台自动化机械手臂高速运转,将生产好的成品依次从生产器械内抓出并存放到固定收纳点。
  “近年来,药品生产工艺不断优化,产品品种及规格不断增加,包装要求不断提高,这对包装制造提出了更高要求。”余继伦说,公司前后花费700万元,逐步推动智能化转型,不断提高生产速度,提升连续化生产水平和包装质量的稳定性。以前,每台机器旁边都需要一个工人进行操作,如今一个工人可以操作4台机器。
  创新研发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购买自动化生产设备外,公司通过研发队伍不断攻坚,目前已拥有专利32项。
  “譬如我们给生物公司生产的鸳鸯扣,解决了客户在生产过程中的错扣和乱扣,这一技术给客户在生产中带来很多便利,节约了很多生产时间。”余继伦说。
  为确保产品质量,公司严格执行“三检查”制度,在成品装袋之前由生产工人检查,随后进入检验区由专业检测人员进行进一步检查,最后由专门的质量经理进行抽检,抽检完毕后再入库,“三检查”制度让企业产品多年来获得客户一致好评。
  “智能化是未来食药品包装企业的发展趋势,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打造1000平方米全市领先的标准化自动塑料桶生产车间,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争取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百分之三十的销售额。”余继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