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综合总第3171期 >2024-01-29编印

微语眉山东坡之缘起
朗月清梦纱縠行
刊发日期:2024-01-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蒋逆生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中秋酒满觞;虚名浮利,纤毫不生,眉州纱縠行。
  今年国庆,时逢癸卯年中秋之假,偕麦多多、陇郡良人等诸友,一行人乘兴来到了“三苏”故里——四川眉山,膜拜仰慕已久的唐宋八大家“三苏父子”。苏宅老树
  三苏祠的正大门,是三栋歇山式仿古建筑,中间悬挂晚清诗人、大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三苏祠”匾额。前厅门枋对联天下皆知: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尽管导游倾情讲述着“三苏祠”里的名胜古迹,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但留给我最深印象之一,莫过于“三苏祠”里的古树了。
  “苏宅古井”旁“黄荆树”,被后人视为“三苏祠”里的祥瑞之宝,黄荆树相传为苏洵夫妇手栽,明末毁于战火。但如今黄荆树却从土里抽出了细长的枝条,真是奇迹。古井旁的一株700年左右的丹桂,到了花期依旧会开出橙红色的花朵。古井的水历千年而清冽爽口,在麦多多的欢喜撺掇下,众人皆饮了几口,再掬水揖面,漱手净心,也许此刻,内心才更能接近苏东坡当年的生活啊:饮食浣洗,浇树浴花,几多乐趣。“三苏祠”里有两棵标牌600年的银杏古树,那是后人为纪念苏轼、苏辙两兄弟而栽。每年秋天,银杏树金黄灿烂,成了眉山人最爱风景。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莅眉视察“三苏祠”时,站在银杏树下,就坚定文化自信、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饱含深情地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被称为“眉州第一树”的黄葛树,就生长在“三苏祠”南大门右侧墙边,与银杏树为邻。这是一棵为苏家守宅千年的树,俯视院子,守候“三苏祠”的前世今生。那繁茂的枝丫似乎在告诉我们——它身上有苏家姐弟那小脚丫踩过的脚印;苏八娘仰头惊呼苏轼苏辙攀爬之险;程夫人立于树下,教育孩子们应护生爱鸟……千年黄葛树,见证了苏宅改祠,从“家有五庙园”到4A级旅游景区;见证了眉州文风鼎盛,进士高中,被皇帝赞为“天下好学之士皆出眉州”;更见证了今日眉山为弘扬东坡文化所做的不懈努力。
松满东岗
  从“三苏祠”里出来,众人迫不及待地“纵马狂奔”,目的地就是苏东坡亡妻王弗墓地——当地人称之为“苏坟山”处。麦多多调侃说,这么猴急猴急的,是为了见证苏东坡的千古爱情呢,还是体验“十年生死两茫茫”之深沉伤痛。在眉州当地向导带领下,我们穿行在狭窄弯曲的乡村小道上,还算顺利。
  一行人整齐地站在“宋赠通义郡君苏轼夫人王弗之墓”前,恭敬地献上了鲜花、月饼、水果等,斟满了醇酒,俯首而揖,礼敬东坡居士之亡妻。跟随麦多多诵读声,我们一起朗诵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在词中说: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住的思念却永远在心底珍藏,终究难以忘怀。你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天涯之人何处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现如今,即使相逢恐怕也互不相认了,我早已是风尘满面两鬓如霜。昨夜我梦回故乡,看见你依然坐在窗前对镜梳妆。我们默默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你年年都在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短松岗上。
  正当苏轼进士及第,名震京师“得值史馆”而踌躇满志时,王弗却因病辞世,让苏东坡肝肠寸断,痛不欲生。王弗堪称贤淑的才女,她十六岁时与十九岁的苏轼结为发妻,共同生活了十一年,有子苏迈。在苏东坡《亡妻王氏墓志铭》里,我们可以清晰地读到王弗当年助东坡“来凤轩里读诗书,屏风之后辨贤佞”,那是何等睿智、聪慧。
  苏轼谨记父亲苏洵叮嘱,把王弗葬在自己母亲程夫人的坟旁。王弗所不知道的是,生前她奉孝夫君父母,生后常伴二老墓旁。
  众人随后分别礼拜了“宋端明殿学士赠太师谥文忠公苏公轼之墓”和“宋端明殿学士门下侍郎谥文定公苏公辙之墓”(苏轼兄弟两人的衣冠冢)。在礼拜“宋赠太子师苏老泉之墓”时,陇郡良人说道,这可是苏洵夫妇合葬墓,当年是文坛领袖欧阳修为苏洵写的墓志铭哦。其文高度评价了苏洵的道德文章,才华学识超过贾谊、司马相如;哀叹具宰相才却官卑位低的苏洵,未得皇帝召见而深感遗憾。欧阳修引“陈蕃挂榻”的典故以示对苏洵特殊的敬重。麦多多抢了一嘴,程夫人的墓志铭也不简单嘛,司马光所写。千年前的两位“大伽”,史书笔墨之多,数不胜数哟。众人深以为然。“想什么呢?微尘君。”我的沉思被麦多多的询问声音打断,“事实上,就在今年五月,南京大学文学院莫砺锋教授也来了此地,亲身体验‘明月夜,短松岗’”之境。”我轻声回应着。此情此景,再一次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东坡对亡妻的深沉思念中。
  离开时,麦多多收获满满:在向导的热情“帮助”下,大口袋里摘满了山上红透的甜橘。当地人叫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我笑称“东坡”橘。清甜爽口,无核多汁,红润得那么纯净幽远,一如夕阳下美人羞涩的脸。众人都说,这片东坡夫妇佑护下的山水,物产丰富不必说,果子也自然甜美多情。
清梦纱縠
  “古纱縠行”,是眉山第一网红老街。当年苏轼的母亲程夫人正是在这条纱縠行老街上,独自撑起了“苏氏丝绸庄”,让苏氏丝绸成为蜀锦极品声名远播。是夜,大家宿于纱縠行老街口客店,清风朗月下,烧烤摊小酒,众人把酒言欢,觥筹交错间,随兴东坡诗词,畅谈东坡趣事,真是不亦乐乎。
  睡梦中,依稀游于短松岗处,天空明月辉映,苏氏墓园格外清晰。我似乎是挤在一堆人群中,苏东坡在右手旁,戴着高高的帽子,长髯飘拂,左边一清瘦的宋妆妇人影,牵一小孩子手,应该是王弗吧。她在招呼这一大家子,不远处人影散乱,热闹非凡。一阵清风凉身,也不知道怎么啦,王弗在飘远,她在向我挥手,似乎说着感谢探望,让她们一大家子团聚之类的话……醒来时我还念叨着“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两行清泪早已湿润面庞。难道真应了麦多多说的:这次在体验“十年生死两茫茫”之深沉伤痛。这个麦多多,“乌鸦嘴”啊!
  苏轼当年离别家乡,踏入了更加风云变幻的庙堂与江湖,他的故事一如江水流淌,“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我们挥手别离眉州城,对这座城市内心涌起无比的敬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文脉需要我们传承,“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更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眉山一梦,朗月纱縠,至今未散;中华文化,莲开千叶,心香一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