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邓越月 蒋坐
1月27日,“聆听新期待·携手大发展”潼南青竹荟·专家人才座谈会举行,来自医疗卫生、教育、工业和农业等领域的专家人才齐聚一堂,围绕推动潼南高质量发展谈感想、说工作、话发展、出良策。
中国心血管外科“金刀奖”获得者、区人民医院名誉副院长、教授 钟前进:
不遗余力推动区卫生健康事业健康发展
钟前进教授是胸心外科方面科研水平和技术成果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开创性和重大价值的顶尖专家,围绕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了分享。他结合潼南实际,提出“打造幼小中学校健康教育的潼南方案、打造成渝中部心血管疾病治疗和康复中心、启动潼南区儿童先心病的慈善救助”的建议。
他说,这三个建议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是一颗雄心,更是一片真心、一番爱心。潼南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和各项事业发展,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倍感温暖、备受鼓舞,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与潼南一起打造心血管综合救治平台,实现学科交叉、学术交融,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疾病同治、各科同辉,将不遗余力地推动区卫生健康事业照亮潼南、续写华章。
重庆快思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志浩:
以科技创新激活潼南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
“我们解决了中国微球的‘卡脖子’困境,从跟跑到领跑,现在是全球仅有的五家微球企业之一,通过15年的自主研发,打破国际垄断,实现国产替代。”重庆快思瑞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驱动的高新科技企业,董事长张志浩从潼南未来产业定位、人才引育、国际合作展开分享。他说,潼南区位优势明显、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招商到试生产一路走来感受到营商环境的优越,服务意识强、响应速度快,很值得点赞。
他认为,在新时代,潼南站在了高科技产业的前沿,希望潼南继续聚焦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打造人才高品质文化生态圈,在区域内联动建立国际合作平台,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崛起贡献更多力量。
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张丕辉:
身体力行久久为功当好产业“引路人”
张丕辉是重庆市农科院玉米所研究员,被聘任为别口镇老君村的产业村支书后,依托自身专业,先后多次在村里面开展调研,对乡村产业发展给予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他说,农业是最质朴、最基础的产业,也是风险最大、效益较低的产业。对此,他提出了建议,比如多到田间地头走访调研,结合农产品市场行情优化产业结构,利用农闲季节、农闲时段对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加强轻简高效绿色种植技术培训,重视农产品精深加工、创建农产品品牌,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农产品价值等。
谈及下一步打算,张丕辉说,将按农业科研要求精准实施各类科研项目,保障科研工作高效运行,久久为功,为重庆农科城建设、为重庆农业科技创新作出应有贡献。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龙凤:
反哺家乡推动疾控事业跑出“加速度”
“家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阵清风,都是远方游子们的牵挂,得益于潼南人才引进政策,怀揣着一份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四年前我决定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不管是工作上、生活上,都感受到了关心和支持,使我更能安心扎根潼南努力工作。”龙凤表示,作为一名从一线走出来的医师,所有的成功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实”字,务实是成事之本。
她围绕疾控体系建设提出思考,希望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人员激励机制,支持二甲疾控创建和疾控整体搬迁,加强智慧疾控建设,打造与各级医疗机构和各部门“互联互通、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信息平台。
巴川中学校英语教师、在潼外籍人才代表 TOM: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为潼南教育发展尽微薄之力
“11年前,我还是一位满怀激情、热爱中国文化的国际留学生,现在已经是一位英语口语老师了。”来自厄立特利亚的TOM激动地表示,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重庆人民的热情感染了我,让我非常愿意说中国话、重庆话,结合个人留学经历和所学专业,我对“如何带动学生学习英语、如何让教学方法与英语教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有了一些思考。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认为,语言是思维表达的体现,不能脱离文化去谈。希望用英语讲好潼南故事,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组织一些趣味英语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编写独具特色的教材让学生对英语有不一样的认识,为潼南教育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重庆欧美同学会理事、区欧美同学会会长 叶森:
打造“潼南海归”特色品牌 多维度赋能潼南高质量发展
“受不了重庆的热,听不懂重庆的话,吃不了重庆的辣,这是刚来重庆时我的状态。但现在的我爱上了重庆火锅,更爱上了潼南这座城。”作为欧美同学会海归代表发言的叶森笑着说,“在区欧美同学会成立的短短两个多月里,我们积极发挥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人才库、建言献策智囊团、民间外交生力军的独特优势,让潼南海归在全市、全国有了两次‘出圈’经历。”
他表示,今年将积极规划潼南海归IP服务抓手,围绕潼南产业发展需要,链接主导产业优势区域,不断挖掘和链接潼南籍以及在潼南发展的海归人才,探索设立国内离岸创新机制和国外离岸创新阵地,举办海归创新赛事和创业服务平台,打通海外高校校友会潼南链接点位,打造海外人才创新基地,多维度赋能潼南高质量发展,打造形成“中国海归看重庆,重庆海归看潼南”的品牌特色。
奥地利GeoconsultZTGmbH公司工程师、潼南籍海外博士研究生 李林科:
积极链接家乡需求 当好海外的“联络员”“招商员”
“前段时间,我有幸收到了天平书记致潼南籍在外专家人才朋友的一封信,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潼南广大在外游子的关爱,让我们备感温暖,深受鼓舞!”谈及此,李林科十分开心,虽身在海外,但根在潼南,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高质量发展,感到由衷骄傲和自豪。
“家乡有需求,我们有行动。”他表示,自己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了解到潼南正在实施“涪江奔腾”计划建设制造业强区,需要大量科技创新人才,将立足在海外积累的各种资源,当好家乡在海外的“联络员”“招商员”,积极链接家乡需求,为潼南在引进海外人才、招商引资等方面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家乡汇集,不负家乡人民的殷切期望。
华中科技大学电机及控制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潼南籍在外高层次人才代表 徐伟:
时刻关注家乡发展 为家乡进步而骄傲
“我是潼南中学90年代的学生,长期从事高性能电机及处理系统的研究,迄今为止培养了40余名博士研究生,一直站在世界科技比较前沿的层面。”徐伟介绍了自己过去二十年的求学和科研经历。
他说,作为远在外面的家乡游子,希望家乡未来多关注人才培育、思维创新、合作思维三个方面。自己也将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家乡每一份进步、每一份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也由衷祝愿家乡未来全方面能够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