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用铁铲清除灾后淤泥。
电力工人抢修电路。
红十字会运送救灾药品。
生活用水送达灾区。
扫码看更多精彩
扫码看更多精彩
全媒体报道组
7月27日至28日,我区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19个镇街受灾严重,琼江流域部分镇水位超过2013年“6·30”洪水位,紧急避险、有序安全转移安置群众2.23万人。随着天气转晴,洪水退去,各部门镇街干部职工、志愿者、民兵、群众正齐心协力开展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以期早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火速驰援助力恢复供电农业保产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积极协调8家供电公司的抢修队伍奔赴潼南,全面开展抢修复电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区域的生产生活供电。
“我们通过更换变压器的方式来恢复供电,今天一共要更换3台箱变和3台柱上变,这种方式比直接修复设备要快许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恢复供电。”国网潼南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苑吉河介绍。
水退到哪里,电就送到哪里。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按照要求,积极投入10支抢修队伍350多人,按照三班轮换24小时不间断抗灾抢修,通过更换箱变、电线接线、柱上变压器更换等抢修工作,尽全力缩短用户停电时间。
“面对雨情汛情灾情,电力人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有力有序做好抢修复电工作,目前我们主要是通过找到故障点、断裂电线杆以及更换变压器等事项来进行抢修复电,争取以最有效的措施和最快的速度让受灾群众能够尽早复电。”国网潼南供电公司电力抢修柏梓区域负责人周徐说。
据了解,受“7·28”百年不遇特大洪灾影响,我区25条10千伏线路不同程度受损。经过34个小时抢修,受灾镇街的8万多户居民已经恢复供电,柏梓、崇龛、卧佛、塘坝、新胜、五桂、小渡、寿桥等镇大部区域恢复供电。
洪水致2.1万亩柠檬受灾,目前,积水已全部退去,留下满园及满树泥浆。7月31日,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专家来潼,指导我区柠檬灾后生产自救。
在塘坝镇石花村圆满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柠檬种植基地里,由市农业农村委提供的丘陵山地履带式电动无人农机动力平台正在进行树体清洗、农药喷洒、翻土等作业,市农技专家在一旁为基地负责人示范整个操作过程。
据了解,该基地700亩柠檬树全部受灾,出现树体断枝、土壤板结等情况,目前正值柠檬幼果快速生长期,大部分柠檬树已完成套袋工作,如果不立即补救,将会影响根系呼吸、滋生病虫害,给基地收益带来极大影响。
据市农技专家介绍,针对受灾后的柠檬树,丘陵山地履带式电动无人农机动力平台将满足园内深耕深翻、病虫害防控等功能,再进行人工杂物清理、微肥补充后,能够更好地控制柠檬流胶、黄化死树。
“如果每天要作业百亩以上,就需要把平台通道清理出来,上水和充电位置也要选离基地近一点的地方。”现场农技专家还为基地负责人和区农业农村委农技人员详细讲解了平台操作、日常施肥等技术要领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
“针对本次洪灾,市农业农村委进行了应急调度,发现灾情后,及时组织专家指导组来潼进行农技指导。我们带技术、带专家,准备好物资和技术装备,确保受灾的果农能够保树、保产,实现增收。”市农业农村委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熊伟说。
八方支援助力灾后重建生产自救
自遭遇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后,我区柏梓镇、崇龛镇、塘坝镇、新胜镇等9个镇卫生院、4个受灾镇街民营医院、20余个村卫生室的房屋环境、医疗器械、药品、办公设施等受损严重。
区卫生健康委及时成立9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小组,制订灾后重建工作方案,专职做好卫生健康系统灾后恢复重建的统筹协调、沟通衔接、推进落实等各项工作,各医院、村卫生室积极响应,全力开展院内清淤、安全消杀、水质监测、灾后健康宣教等工作,为受灾居民生命健康安全构筑起一道坚固防线。
目前,共10余个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已完成清淤,目前正在消杀阶段。在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共同奋斗下,共培训环境消杀专业人员530余人次,指导和参与受灾的养殖场、学校、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消杀75处,受灾居民户消杀11286户,共计消杀约200万平方米;指导12个集中供水站饮水防疫,采集集中供水站9个,水样18份,村民机井水6份,及时送中心实验室进行水质安全检测;指导54个临时集中安置点的卫生防疫工作,督促落实问题整改13处;开展灾后疾病监测,目前发现和报告食源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均为0起;协调联系区农委、镇街政府等对死亡家畜、废弃的冻库食品进行转运13次,无害化处理10次;发放“洪涝灾后防病”宣传单40276份,覆盖39028人,发放泡腾片、消毒粉等消毒药品5000余瓶,覆盖9903户居民。
区民政局成立抢险救灾工作应急小组,第一时间赶赴灾情严重的柏梓、五桂、小渡养老院,妥善安排302名受灾老人生活,紧急转移安置在院老人10名,并为受困机构送去矿泉水、牛奶、面包、蛋糕等生活物资。同时,加强养老服务机构排查巡访力度,及时了解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及其他低收入人口的生活情况以及房屋安全情况,准确掌握受灾损失情况,核清受灾困难群众底数。
面向区内外慈善力量发出救援救助、紧急募捐倡议,动员广大社会力量,主动参与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红岩先锋马掌铁”志愿服务队、同诚爱心志愿协会、善诚志愿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迅速集合,深入重点受灾镇街,做志愿、背群众、运物资、布安置、疏情绪……与时间赛跑,和洪水搏斗,广大志愿者们以满腔赤诚和无畏勇气冲锋在前,成为打赢抗洪救灾这场硬仗的重要力量,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社会公益慈善各界力量共为潼南抗洪救灾筹集款物近569万元,组织招募志愿者1200余人。
“虽然损失惨重,但我们一定不会把受到污染的食材拿来做菜。”塘坝镇经营者对前来帮助清淤、宣传劝导食品安全工作的市场监管工作人员说道。7月28日以来,塘坝、柏梓、崇龛、卧佛等地市场监管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抗洪抢险之中,主动帮助经营户搬运、转移物资。洪水稍退之后,他们又帮助经营者清理淤泥,统计物资损失和受灾情况,积极提醒告诫处理好受损食品和药品,主动安慰和鼓励经营者,重拾信心,快速投入灾后重建。
市场监管部门积极组织宣传指导队伍,深入排查食药安全风险隐患,在受灾镇街沿街逐户开展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提醒告诫经营者不得销售被水淹或污染的食品药品等。相关业务科室带队深入宣传劝导和指导,发放《潼南区汛期后餐饮食品安全告知书》,提醒告诫妥善处理水淹食品、散装食品、做好预包装食品消杀等工作,避免食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向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发放《告知书》,提醒其自行销毁被水淹或者受污染的药械,严禁销售和使用。
“志愿红”助力家园重建
7月31日,记者在卧佛镇看到,来自星火志愿服务队和八方义工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正在河床两边清理洪水后留下的垃圾。
洪水退去后,志愿者快速组织,奔赴各个受灾点,帮助百姓搬运、分发生活物资,对沿街商铺和街道进行消杀,尽可能地帮助受灾群众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洪水退去后,我就带着孩子一起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想为家乡老百姓做点事,另外也希望给孩子做个榜样,让她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志愿者孙大利说。
“我是一名初中生,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更是一节生动的实践教育课。”学生张荧椿说。
灾情发生后,潼南青商会第一时间组织40多名在潼青年企业家成立抗洪救灾小分队,兵分三组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塘坝、太安、柏梓抗洪救灾。
“感谢你们,这个水太及时了,今天可以煮点饭吃,不用一直吃干粮了。”市民王奶奶说。得知塘坝镇因灾停水,居民无水做饭后,青商会的志愿者及时为当地居民送来两车生活用水,解决了用水问题。
他们只是本次洪灾发生后,全区成百上千名志愿者的缩影。清淤、消杀、搬运物资……洪水无情人有情,在被洪水侵袭过后的“战场上”,志愿者们分工协作,发挥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尽管满脚泥浆、汗流浃背,但他们始终热情高涨,个个干劲十足,干得热火朝天,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守护家乡。
融媒志愿者赶赴新胜镇钟峰村,参与一线清淤、重建、慰问、安抚和送水工作。
受灾居民家中,淤泥堆积,各种家具被洪水冲刷得“面目全非”。赶到现场的志愿者们立即行动,有的用铁锹铲走淤泥,有的用推车搬运垃圾,有的用扫帚清扫泥水……大家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将淤泥和垃圾一点点清理干净。
“洪水退了,家里面乱成一团,看着特别发愁。幸好有志愿者来帮着打扫,真是帮了大忙。”钟峰村村民代克兰说。
同诚志愿者协会将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488件粮油和3000件矿泉水送到各个受灾镇街,保障饮用水安全、物资供应。
“这次灾情严重,能贡献出一份微薄之力,我觉得很荣幸。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灾区一定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志愿者谭必伟说。
“爱心粥”暖胃更暖心
“这个粥好多钱一碗?”“婆婆,不要钱,我们免费送的。”近日,一个暖心的画面在卧佛镇的一间小门店内温情上演。一碗碗爱心粥,温暖了前来这里吃饭的不少居民。
刚高中毕业的赵英洁、赵彬洁是两姐妹,暑假在家休息的她们,看到受“7.28”特大洪灾影响的邻居们忙着抢灾,经常没时间吃饭,便主动担起为大家免费煮饭的角色,助力家乡渡过难关。
“最先我们看到隔壁邻居没时间做饭,就多煮了点,分给了周围的几户邻居。没想到这个饭越做越多,我和妹妹一合计,决定免费为周围所有邻居送粥。”姐姐赵英洁说。
“有两个妹妹在,真的是很不错,之前我们都是喝点牛奶,吃点面包。现在每天都可以吃口热的,胃也舒服多了。”前来打饭的张先生说。
据了解,自7月28日起,两姐妹每日要煮7-8大锅粥,提供近400人次的餐食,几乎大半条街上的居民都来这里吃饭。为了让大家吃饱饭,吃好饭,两姐妹在母亲的指导下,不仅要烧火做饭,还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下饭菜。
“一开始娃娃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我和她妈妈有点打退堂鼓,因为要做的饭太多了,很辛苦。但是后来看到两个娃娃都这么懂事,主动担当,周围的老人小孩都能吃上口热饭,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赵英洁爸爸说。
灾情发生后,水电不通,不少居民忙着收拾房间,每天都是吃点干粮垫肚子。为了让更多人吃上一口热乎饭,姐妹俩早上七点便开始准备。因为水电气暂未恢复,两人又开始学习用砖块搭建一个简易“灶台”,收集木柴烧火做饭。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大家吃好饭,姐妹两人不仅在门外为大家放好桌椅,免费提供碗筷,同时还告诉大家,没吃饱的可以主动“续饭”。
“特别感谢两个娃娃!我们老年人,做事不方便。没得水,家里也没得什么吃的。来这里吃饭,他们还主动给我们舀饭添菜,我都吃了好几顿了。”住在附近的李奶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