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镇天灵村文化墙。
人居环境大评比现场会。
“建华大南瓜”喜获丰收。
扫码看更多精彩
全媒体记者 吕洁 李彦亭
众人拾柴,群策群力。群力镇深挖当地特色资源,立足特色产业,结合乡村振兴和环境整治、居住环境等方面,多种产业形态融合发展,努力推动潼南北部小镇焕发新生机。
人居环境自“打扮” 画靓乡村新“颜值”
环境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底色,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群力镇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头场硬仗,充分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以建设乡村美丽院落为基准点,以院落制为主体的群众自治为引导,以乡村振兴工程建设规划未来,唱响了人居环境整治“三部曲”。
走进群力镇天灵村,每家每户院内干净整洁,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花草、树木、菜园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村舍错落有致,红墙绿瓦,屋前屋后,彩花绿草映衬着笑靥如花的村民,俨然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作为一名党员,我还是要起到带头作用!”已有86岁高龄的老党员黄公海自豪地说道。作为党员,他率先垂范,常态化保持自家庭前屋后的卫生整洁有序,经常带头打扫马路、清理杂草,引得不少村民向他看齐,形成齐心协力维护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天灵村坚持“群众主体、广泛参与、共治共享”原则,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座谈会议,完善污水治理措施、解决家禽圈养需求,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调动党员群众参与积极性。
“现在大家都在比哪个院子更干净,哪个屋头更整洁呢,现在环境也越来越好,有什么需要我们都可以在村民座谈会上面提,大家的需求也基本可以得到满足。”村民王大爷说道。
据了解,在坚持“小投入造大亮点”和“政府不包揽,村民乐投入”的理念下,期间村民自动投工投劳共计90余人次协助施工,节约经费万余元,真正做到了老百姓的事情老百姓说了算,老百姓的事情老百姓自己干,切实推进了村民角色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
“天灵小院成为先行先试示范点后,在保护天灵小院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将继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庭院,力求做到小而精、可复制、可推广。”天灵村党支部书记张朕旭说道。
接下来,群力将推广“小院”治理案例,计划每年在辖区打造1—2个示范点;立足“村民自治、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深度挖掘小院家风家训,摆放农村“老物件”,增添农村常见绿植,小院布置更田园、更清新、更休闲,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小作物”做出集体经济“大文章”
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群力镇立足发展实际,持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强化以规模化种植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了全镇各村的种植业发展,村级产业“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现在年龄大了,不方便出远门务工,现在我在家门口的田里面收辣椒,一月就能挣到2000块钱,家庭生活宽裕多了。”群力镇莫家社区村民莫一光笑着说道。
莫一光所说的辣椒田,正是莫家社区今年首次盘活的乡村振兴项目,种植面积40亩左右,预计产量达16万斤,收入在30万元左右,为周围40余名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带来了收入。
受农业收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和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被闲置多年,长满杂草、灌木的撂荒地,现在却已郁郁葱葱,火红的辣椒、翠绿的毛豆,相互争艳,生机勃发,沉睡的土地资源“开机重启”。
莫家社区只是群力镇推进产业发展的其中一个缩影。眼下,走进小龙村,“建华大南瓜”长势喜人,一株株叶片宽阔茂密,努力向着蓝天伸展。
据小龙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华介绍,小龙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投入小、风险低、见效快、产量高的南瓜产业,坚持以党建引领农村产业发展,推广订单南瓜种植,逐步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条,有效促进了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我平时的工作就是在地里除草、施肥、采摘。忙完农活,还可以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小龙村村民陈大姐高兴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说到“建华大南瓜”命名的时候,陈建华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说:“4月份在党校培训时,文书记听完我的汇报后,为小龙村集体经济发展把脉定向,提出了工作目标和要求,并为我们的南瓜取名‘建华大南瓜’。”
据了解,目前,小龙村“建华大南瓜”农业种植项目已经解决就近务工120余人次,其中有劳力的脱贫户全覆盖,增加村民务工收入16余万元,本村村民对建立集体经济基地十分认可与支持,热情空前高涨,增强了对小龙村“两委”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建好、建强村集体经济具有强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动力与激情。
目前,群力镇正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以打造潼南北部地区经济特色为统领,走好群策群力、小特精美、差异化发展之路,重点突出“平安潼南建设”“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两个先行,踔厉奋发、真抓实干,为努力建设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潼南先行区作出群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