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庆民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当艾草香气包裹着粽香,逐渐在街头巷尾弥散开来,年迈的母亲早已打来电话,提醒我多买一些艾草,插在门上。
古语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在民俗里是一种草药,也是一种祥和的植物。在老家,每年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会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用以提神醒脑,驱邪避害。
记忆里,家乡的土坡上、河畔旁,艾草随处可见。每临近端午,艾草葳蕤,笔直挺秀,手掌一样的叶片努力向外伸展,在风的撩动下,尽情释放着它独有的芬芳。有诗云:“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艾草活脱脱就是桀骜不驯的乡村野小子,以极致的浓烈田野气味,向世人彰显,它才是乡野的王者。
但初识艾草,不是因为它的“王者之气”,而是缘于童年的一场病。儿时,我肠胃不好,经常肚子痛,有一次疼得死去活来,做了各种检查,就是找不到病因。后来,母亲在一位老中医那里寻得一个药方:艾草治疗。就是先用艾绒条熏炙,然后放在水里蒸煮,最后用艾水泡足沐浴,以达到通经络、理气血、逐湿寒的效果。没想到试了一次,疼痛就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后在母亲日复一日的坚持下,不出几个月,我这个毛病还真就断了根儿。从此,我对艾草自然多了一些敬意和感激。
后来,不管是在书本中,还是在现实中,但凡遇到有关艾草的知识,我就特别感兴趣,喜欢收集、记录,渐渐对艾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荆楚岁时记》里记载:“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端午是仲夏的开端,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不吉之日,即恶日,人们会插菖蒲、艾叶,挂蒜瓣,用最隆重最热烈的方式,来避开五毒,驱邪禳灾。因此,艾草、菖蒲和蒜又被称为“端午三友”。
母亲并没读过这些个书,但以前每年,她都会精心准备,且不厌其烦地操作,虔诚又真诚。年少时,我也曾对那一堆堆“臭气熏天”的艾草嗤之以鼻,也曾对母亲充满仪式感的认真执着不以为然。可转头我来到了为人父母的人生节点,才渐渐明白,那里面藏着的,都是对家人的祝福和深情。
《诗经·采葛》写道: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或许,“艾”就是“爱”——思念如“艾”,爱若思念。
一片粽叶,裹入缕缕情思;一把艾草,插上憧憬期望。端午是个美好且充满爱的节日,有粽子、艾草的清香,有龙舟竞渡的欢腾,有五色线、长命缕的祝愿……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我们可以追思过去,也可以展望未来。
思念如“艾”,“艾”若思念。如果岁月可以回头,谁能赠我一段童年;如果时光不能留步,谁又会年年赠我一枝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