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民生总第1444期 >2023-05-08编印

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
——记黄加斗劳模创新工作室
刊发日期:2023-05-0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工作室成员正在分析二氧化碳纯度。

工作室成员正在分析二氧化碳纯度。


  

全媒体记者吴鑫袁徐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创新型企业,重庆同辉气体有限公司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于2019年创建黄加斗劳模创新工作室,助推企业科技创新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目前,工作室现有人员25人,其中技术骨干5人,成员20人。工作室设组长一人,由带头人黄加斗担任,副组长3人,下设研发组、管理创新组、品控组、营销创新组、安全环保组、资金保障组等几个部门,成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破瓶颈收获创新果实
  走进同辉气体厂房,一条条全自动气体冲装生产线正忙碌地运行着。钢瓶气体微泄露是全国乃至全球气体公司都经常出现的一项通病。就在今年3月,该公司突破了这一技术瓶颈,真正做到了零泄露。难关的攻克正是源于黄加斗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积极探索。
  “我认为可以尝试更换密封圈材质。”“有不有可能是冲装压力的问题。”“把钢瓶口的尺寸调整一下会不会好点。”从去年10月开始,在黄加斗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们纷纷围绕气体微泄露这个主题进行探讨,并在线下将可取的意见建议进行逐个实施,历时5个月后,经过反复试验,气体微泄露这个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难题解决了,今后就不会出现瓶身腐蚀等情况,有利于提高产品合格率,节约生产成本。”工作室成员、重庆同辉气体有限公司生产主管周剑钊说,大家在工作中遇到任何技术问题都可以拿到工作室来探讨,成员们一起想办法、提建议,这样的工作氛围让我们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突破技术难题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点,在带头人黄加斗的带领下,工作室不断开发出更高纯度、更多品类、更优质量的产品。由黄加斗牵头立项的项目有2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16项,其中形成国家专利11项,并取得二氧化碳工业级产品、多级吸附塔、二氧化碳干燥器、预冷器等9项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其中利用合成氨解析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产品被评为重庆市重大新产品。工作室成立以来的研发成果实现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8070万元,占公司整体营收的70%。
  得益于工作室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的成果,公司先后被授予“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专精特新企业”“中国二氧化碳行业贡献奖”等荣誉。

“传帮带”激发人才活力
  工厂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几十台机器开足马力运转。头戴红色安全帽,身着红蓝相间的工作服,王海明穿梭在车间,熟练地对机器进行操作。
  谁曾想到,王海明之前只是公司的一名车库管理员,对技术业务一窍不通,去年12月,公司才将他调到生产岗位。
  “刚来车间的时候,最开始面对的是数控车床,非常地紧张,手都不敢碰一下。”王海明回忆说,还好公司给他机会加入了黄加斗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这里,他有了他业务上的好师父,一位有着20几年一线操作经验的生产主管周剑钊。
  业务不熟悉的那段时间,周剑钊每天带着他在车间里进行数控机床操作,有了师父在旁边手把手地教,王海明从最开始的不敢上手,慢慢的变得可以独立操作数控机床。
  除了师父的帮忙外,工作室每周还有一场机床操作、质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勤奋的王海明每周都要参加,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王海明不仅熟悉了数控车床操作,对其他的机器也都了如指掌,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线骨干。
  据了解,针对新入职的员工,工作室会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培训的内容为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气体知识、研发流程知识、化工设备仪表知识等,培训后还将进行试卷考核和现场实际操作考核。
  目前,工作室已组织技能培训36场,培训人次、技能提升人次400余次。通过技能提升培养,10人已取得技术职称人员,其中高级工2人。截至目前,工作室共有市级劳模2人,分任工作室组长及副组长职务。
  “接下来,我们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以‘致力于资源综合利用事业的发展,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为己任,为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不懈努力’的企业宗旨为发展目标,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助推潼南经济建设,为顺利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工作室带头人黄加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