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策划总第1419期 >2023-03-06编印

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文明实践深入人心
刊发日期:2023-03-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志愿者帮助农民采收蔬菜(资料图片。)

志愿者帮助农民采收蔬菜(资料图片。)

普法志愿者为村民讲解法律法规(资料图片。)

普法志愿者为村民讲解法律法规(资料图片。)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好鹏友”爱心集市活动上,志愿者帮助老人剪指甲(资料图片)。

  “好鹏友”爱心集市活动上,志愿者帮助老人剪指甲(资料图片)。

  志愿者向居民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资料图片。)

  志愿者向居民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资料图片。)

文明实践志愿者为一线医护人员送去清凉(资料图片)。

文明实践志愿者为一线医护人员送去清凉(资料图片)。

﹃七进﹄宣讲队以文艺下乡的方式传递党的声音。

﹃七进﹄宣讲队以文艺下乡的方式传递党的声音。

扫码看掌心潼南APP图文报道

扫码看掌心潼南APP图文报道


  

全媒体记者 徐明鸣

  理论宣讲深入基层一线、志愿服务聚焦所思所盼、文明实践活动天天见日日新……近年来,我区按照“实践阵地不断夯实、机制体制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常效开展”等方式,积极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体系,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个个理论阵地、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我区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0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若干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紧紧围绕百姓所需,让志愿服务遍地开花,文明实践深入人心,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接地气 党的声音入基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用我们重庆话来说,就是要把乡村整漂亮、整巴适,让大家的钱包都鼓起来!”在大佛街道丰产村杨家院子,我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七进”宣讲队以“七进宣讲+文艺下乡”的方式,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基层,传入广大人民心中。
  暖阳下,村民们在院坝里团团围坐,热情洋溢地讲解、气氛热烈地讨论,凝神聆听中伴随欢笑,频频点头时眼神中充满喜悦和期待……现场歌声、乐声、笑声、掌声,声声入耳,别出心裁的宣讲形式让党的二十大声音格外动听。这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我区各级各类宣讲现场的简笔勾勒。
  在温室大棚、在工厂车间、在校园课堂、在社区广场……近年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宣讲员将党的声音带到寻常百姓家,语言通俗易懂、事例生动鲜活、形式丰富灵活。
  一个小板凳,一位老党员,讲的是大白话,说的是身边事儿,道的是明白理。这是在上和镇团山村一处农家庭院里开设的“板凳课堂”。
  “听得懂,听了有收获,增强了信心!”村民刘春兰说。
  面对社区干部,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面对全体党员,讲全面从严治党;面对基层群众,讲民生实事和创业优惠政策;面对青少年,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场场别出心裁的专题宣讲获得群众满满好评。
  “原来二十大报告离咱老百姓的生活这么近。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村民生活一定会更幸福,乡村振兴更有盼头……”形式多样、内容有感、渠道可及,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用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喜欢看、用得上的宣讲,让党的声音入脑入心、生根结果,也让文明新风吹进每个人心里。

更精准 群众需求为导向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
  如今,行走在潼南大地上,处处都能见到志愿者活动的身影,他们或手拿小红旗,在路口配合交警疏导交通;或在街头巷尾打扫卫生,制止行人乱丢垃圾;或走进乡村,帮孤寡老人解决生活难题。
  “看到那一抹红,心里就觉得暖暖的。”这是群众共同的感受。
  有居民提出想体检,家门口就组织起了义诊活动;有居民因出差无法照料年迈父母,就有志愿者上门陪老人干家务、聊天……
  “小刘,来帮我测一下血压吧。”“我家的刀不快了,麻烦这次帮我打磨得锋利一点。”在梓潼街道高梯社区每月开展的“好鹏友”爱心集市活动上,老百姓纷纷来到“集市”打卡,理发、剪指甲、测血糖、量血压等便民服务展台前排起了长队,志愿者们娴熟的手艺和专业的服务,让他们赞不绝口。
  实现有效供给,是深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当务之急,也是赢得群众欢迎、让群众满意的根本之举。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充分发挥志愿者各自优势,开展菜单服务、定点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拓宽服务渠道。
  “百姓所需就是工作所向。在开展文明实践、深化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不断顺应民声、创新载体、丰富内涵,提升文明实践品牌,从而凝聚民心、体现民意、集中民智。”区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围绕“党委政府关注什么”“群众需要什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打造了一批群众欢迎、效果良好,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的志愿服务品牌。先后60余名志愿者获得各类市级及以上荣誉、“阳光家园志愿助残”等志愿服务项目10个、“莲心”等志愿服务队10余个次。

可持续 常态长效抓实效
  近日,2022年重庆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揭晓,这其中,不乏潼南面孔。潼南区教育圆梦志愿服务队队长、潼南区星火志愿服务协会监事长李维,潼南区蓝天救援队、潼南市场监管局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周瑜,潼南同诚爱心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杨文双,潼南区星火志愿服务协会副秘书长曾靓获评“最美志愿者”称号,潼南区新胜镇的圆通村获评“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常态长效,得益于全区上下一致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文明委、区委宣传部的统筹调度下,全区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向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发展。
  制定出台《志愿者招募管理办法》《志愿者关爱礼遇制度》《志愿服务活动发布规范流程》等工作制度十项,依托“潼南文明实践云平台”,不断探索志愿服务嘉许激励的具体措施,为志愿者提供必要工作条件和保障,机制体系更加完善,服务能力有效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全区已建立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423个,文明实践云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占全区常住人口比例近10%,今年将突破15%。各级志愿服务组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开展“我们一起奔小康”“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等志愿服务项目近千个,志愿服务内容从传统的“扶危济困”拓展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等各方面。依托各种媒介广泛发布志愿服务公益广告,普及志愿服务知识,“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成为潼南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