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民生总第1407期 >2023-02-09编印

产业集群加速成长,千亿级工业园区夯基蓄势,潼南——
加快建设成渝中部新兴产业集聚区
刊发日期:2023-02-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重庆正峰电子生产线。

重庆正峰电子生产线。

重庆市中防德邦生产车间。

重庆市中防德邦生产车间。

景裕电子自动化生产线。

景裕电子自动化生产线。


  

全媒体记者 关羽


  新兴产业集群加速成长,千亿级工业夯基蓄势,“专精特新”企业迅猛发展;遂潼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如火如荼……2022年,潼南一大批优质企业签约落户,一大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工业经济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总量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园区集聚优势巩固、发展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加快项目建设聚集工业发展新动能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走进潼南高新区,道路两旁花木抽出新芽,栋栋厂房生产正酣,一批批高质量工业产品正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在重庆耀辉环保有限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处置一期项目厂区,高炉高高耸立、物料堆放整齐划一、传送带奔腾不息,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该项目去年秋季已顺利投入生产,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建成危险固体废物的多金属综合回收生产线、产品仓库以及配套公辅工程等,形成年产铜合金锭7500吨的生产规模。
  “我们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富氧侧吹熔池熔炼技术,实现全过程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含铜、镍、金等有价金属,年综合利用含铜废物、表面处理废物、电解铝维修残渣及其它危险废物10万吨,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该公司总经理张青锋介绍,目前每年节能近8000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32000吨。另外,高温烟气经余热锅炉回收热量,每年还可节约标煤约1.3万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经济节能绿色发展。
  据了解,2022年潼南工业经济发展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产业升级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全区工业招商引资完成签约入驻阿尔特汽车、立之力机械等项目2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吉程生物、快思瑞等53个,海汇新材料、耀辉环保等40个项目竣工投产,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力争开工建设华电热电联产、亚克智能等40个项目,投产达产都创医药等55个项目,以大项目带大集群,加快建设全市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
  潼南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我们坚决落实支持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18条政策措施,针对工业企业在物流、供电、招工等方面的难题,强化精准化专业性服务,真正做到全要素保障、全过程服务,全力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让工业经济成为推动潼南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

创新助力“智造”推进千亿级工业园建设
  走进重庆庆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几名工人正在各自岗位上紧张忙碌着。在厂区中控室的大屏幕上,生产线各流程画面实时呈现,各项数据指标一目了然。
  “能够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得益于市区两级关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利好政策,在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时享受了优惠政策,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该公司负责人张明凿介绍,原本公司只有2000吨的金属锶和5000吨的锶铝合金产能,数字车间建成后,可实现年产5000吨金属锶和10000吨铝中间合金,且合格率提高27.26%,产品回收率提升13.1%,降低电耗37.78%。
  无独有偶,在潼南冠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让人大开眼界,整个生产流程11台机器,仅3个人就可以轻松操控。“通过智能化改造,企业用工人数由以前的200多人下降到60多人,产品单日产量已由10万只提升至20万只,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销售额每年稳定递增20%。”冠洋科技总经理陈晓彬说。
  同样,三一筑工(重庆)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研发全国领先的“空腔+搭接+现浇”SPCS结构技术,其产品克服了传统建筑行业存在的噪音大、粉尘多的缺点,真正实现了“把建筑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潼南大力实施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已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49个,建成数字化车间9个,装备数控化率提升至78.5%,企业生产效率提升59.8%,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

遂潼携手并进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年,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遂潼两地携手围绕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图谱,实施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深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合力打造成渝中部新兴产业集聚区。
  回首来时路,2021年,潼南和遂宁共同筹建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园区运行工作经费、重要规划编制经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由两地共同承担。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全面工作,两地成立园区临时党委、筹委会,抽派40名干部充实工作力量。
  “压力大、平台大、活力足。”园区临时党委委员、筹委会副主任刘继军就是从潼南高新区抽派来的骨干力量。来遂宁工作一年多时间,他感受颇深:“这样的工作方式,为的是破除体制机制藩篱,加强遂宁与潼南两地的沟通协调,推动遂潼机制创新协同。”
  今年1月,潼南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为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新一年的发展明确了目标。
  除了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力也是引领遂潼协同发展的动能之一。“我们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体系,形成协作创新合力,能够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还整合专家人才资源,建立统筹共用的专家人才库,互派专家人才开展创新规划等创新合作。”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入库潼南区副高(副研究员)职称以上专家67名,实现跨行政区域服务,优先享受服务地人才政策。
  为加快遂潼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规划同频共振,遂宁、潼南、铜梁、合川四地科技局共同签署《关于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涪江流域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涪江流域科创联盟,在专家人才共用、科学仪器共享、双创活动共办等10个方面深化科技合作,推动区域高质量推进一体化发展。
  体制机制与科技创新为遂潼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铺平道路。比如,依托两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大企业优势,2022年5月,遂潼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产业园将与遂宁安居经开区、潼南高新区东区一道构建起“一园两片区”格局,形成完整的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链,共同打造遂潼天然气产业集群。预计到2030年,产业园将实现产值超千亿元、利税200亿元,可直接带动当地5万人就近就业,并辐射周边两地15万人。
  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园,已是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加码加力抢工期、抓进度的生动缩影。目前,两地高新区被两省市认定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潼南获批国家智能终端基地,遂宁获批国家基础电子元器件基地;共建优势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南昌大学重庆研究院落户潼南,重庆大学锂电产业研究院落户遂宁,300余项科研成果就地转化运用……遂潼两地产业一体化已释放出巨大洼地效应。
  据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遂潼两地将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天然气净化、储备、加工、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遂潼天然气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协同打造国家天然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积极争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