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策划总第1406期 >2023-02-08编印

增进民生福祉绘就幸福画卷
——我区全力办好二〇二二年民生实事
刊发日期:2023-02-0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市民在滨江湿地公园游玩。

市民在滨江湿地公园游玩。

西坡社区文化公园。

西坡社区文化公园。

  老人在养老服务中心阅读室练习毛笔字。

  老人在养老服务中心阅读室练习毛笔字。

梓潼中学学生上古筝课。

梓潼中学学生上古筝课。

  实验幼儿园学生课外活动。

  实验幼儿园学生课外活动。


  

全媒体记者蒋坐
  老旧小区蝶变为“住用安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出行方便、环境整洁”的美好家园;昔日的废弃荒坡华丽变身为集生态、景观与健身于一体的体育文化公园;东安小学、青石小学、琼江幼儿园等一批新建、改扩建学校落成,师生徜徉其中,幸福感爆棚……一项项民生工程竣工、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化作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清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翻开我区2022年“民生账单”,每一项民生工程的“兑现”,让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幸福,正从这里出发。


城市提质 让生活更美好
  今年春节期间,在外返潼的市民都深刻地感受到家乡的面貌变了。路更宽了、公园多了、绿地多了、室外体育场所多了,景色更美了。
  民生实事的持续实施让城市大变样,作为城市的“颜值”担当,源源不断“冒”出的公园让潼南百姓更愿意走出户外,享受转角“遇绿”的惬意。
  “这里离家近,设施齐全,空气也好,每天吃了晚饭出来走一走、练一练,真的很不错。现在家门口就守着这么美的景色,惬意!”日前,谈起新建成的西坡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带来的幸福生活,社区居民们无不自豪。
  以“小切口”惠及大民生,大力推进城市品质提升,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立体公园,让“城在山水间、人在公园中”,让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2019年至今,全区累计建设城市体育公园3座、社区体育文化公园2座,建成体育文化公园面积约为81万平方米、体育场地设施近6万平方米,服务周边市民约20万人。
  街头绿化提质美化是民生实事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城市更新、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最新举措。2022年,我区大力实施“街头绿地提质”民生实事,着力提升城市绿化品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截至目前,全区已启动建设街头绿地提质项目7个,新增绿地面积5万平方米;城区百米大道安全岛、涪江大桥南桥头等重要节点、路段提档升级,栽种草本植物1850平方米,摆放时令鲜花300万盆;江南片区栽种麦冬有机覆盖5500个行道树树圈,全面累计修剪乔木4.8万株、地被、草坪170万平方米。
  一江穿城,山水相依。如今,行走在潼城的街道上,绿树掩映、花团锦簇山清水秀美丽潼城既有颜值,又有品质,越来越多市民正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强劲脉搏。
  城市品质提升,既要着力把“面子”擦亮,更要用心把“里子”做好,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2022年,对于梓潼街道佳城天下小区居民来说,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小区改造提升。
  “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可真是大变样了!改造前小区楼房墙皮脱落,道路坑坑洼洼、绿化不足,现在道路翻修平整了,还装上了节能路灯,安装了电梯,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方便……”提起小区的变化,居民赞不绝口。
  安居方能乐业。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继2019年我区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民生实事之后,连续4年,老旧小区改造被纳入民生实事。截至目前,我区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已改造完成176个、659栋、15826户、144.14万平方米。余下28个小区、2737户、43.93万平方米已于2022年启动,2023年完成改造,预计比市级要求提前两年完成。
  “劳动者港湾”通过向社会开放共享服务资源,成为广大劳动者的“歇脚地”“暖心窝”,不仅抚慰劳动者的疲惫,更彰显了城市的温度。
  “这个劳动者港湾让我们感觉有了‘家’。”近日,环卫工人屈桂华在位于奋进广场的劳动者港湾,一边休息,一边吃着自己带来的早饭。
  2022年,我区结合劳动者工作地点、辐射范围、覆盖人群等因素,在城市广场、主干道等条件较好、面积较大的公共场所新建“劳动者港湾”10个,为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交巡警、城管、快递员、志愿者等户外工作者及其他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多种周到、贴心的便民服务,让城市更有温度。截至目前,我区共建成劳动者港湾20余个,惠及户外劳动者1500余人。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小区附近新成立了公立幼儿园,方便娃儿就近入园。学校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园内环境优美,娃儿很喜欢这里,我们也放心把娃儿送到这里。”学生家长周李说。
  今年春季开学,我区教育又传来喜讯——琼江幼儿园正式投用,新增420个优质公办学前教育学位,满足低幼龄孩子的教育需求,进一步提升我区公办教育资源供给水平和质量。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事关孩子和国家的未来,实现“幼有所育,幼有优育”是重大的民生实事。
  孩子,是今天的“花骨朵”,明天的希望与未来。办好学前教育,筑牢孩子们的“起跑线”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区持续将学前教育工作重点放在“普惠性”上,力争把学前教育的“蛋糕”公平地分配好。2022年,全区独立幼儿园增加3所,公办园达到63所,新增幼儿学位1080个,学前三年毛入率达到93.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在99.3%,普及惠普走在全市前列。
  在婴幼儿照护服务方面,我区按照“家庭为主、托育补充,政策引导、普惠优先,安全健康、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分类指导”原则,建立完善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服务供给体系,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多种形式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让人民群众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2022年,全区登记造册托育机构26家,新增托位700个,可设置的实际规模托位数达1725个;全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2.5个;潼南区红黄蓝幼儿园、潼南区伟才幼儿园获批为全市示范性托育机构。
  做一次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经济形态;做一份关于阅读的主题手抄报,给自己定一个未来一年的规划;去考察一座桥,了解桥的构造后做一座桥的模型;学会烹饪一道家常菜,做给家人品尝;完成一次有意义的旅行……这是梓潼小学今年寒假布置的作业,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新时代新任务是担当起“双减”任务下育人方式的改革,切实减轻家长、学生的负担,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自“双减”政策落地后,我区坚持把抓好“双减”工作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2年,通过依法依规持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全面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校外治理逐步规范,社会满意率稳步上升。全区原29所学科类机构18所停办,11所转为非学科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市首个清零;全区200多个一般性市场主体整合为41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入驻“潼南教培通”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创新建立“党政主导、教委主抓、镇街主体、学校主业”的‘四主联动’责任制度获评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
  与此同时,区教委还根据全区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积极行动、主动作为,聚焦青少年“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22年,全区配备心理咨询室80个,聘请心理辅导专业教师20名,规定班级每两周至少安排一个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全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全面提升。
  如今,一座座美丽校园在1583平方公里的潼南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批批潼南学子沐浴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一项项国家、市级荣誉满载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成果,印证着潼南教育奋进发展的历程……


老有所养托起最美﹃夕阳红﹄
  “现在有了轮椅,出行方便多啦!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去院坝里逛逛。”说这话时,玉溪镇大龙村71岁老人杨文余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多年前因一场施工意外,杨大爷脊髓受到了严重创伤,下半身失去知觉。在了解到杨文余的具体情况后,区残联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帮助其填写材料,申领辅助器具。
  现在,有了免费适配的辅助器具,杨文余可以依靠轮椅进行简单的日常移动,人也从刚受伤时的沉默寡言变得外向健谈。“轮椅让我对生活再次有了信心,现在不用每天在床上躺着,可以出来活动一下,感觉人都轻松多啦!”杨文余说。
  一件小小的辅具作为残疾人生命和尊严的“支点”,不仅可以解决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还能重塑信心,让他们可以自主的、有尊严的、有质量的生活。
  2022年,我区以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等困难残疾人群体为重点,针对残疾人身体功能损失状况、环境因素、回归社会的目标、辅具需求等进行综合评估,着力提高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的精准率和实效性,同时加强残疾人辅具的使用指导,提高辅具的有效利用率。截至目前,已为400名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了辅具适配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有所养”越来越被广大群众重视。
  “现在虽然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平日无所事事,还是感到生活空虚,所以我们为老人们量身打造一个专属活动场所,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梓潼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邓青凤说道。
  “这儿的服务真太贴心了!”谈起养老服务中心,84岁的唐善静赞不绝口,原来在家都不知道该干点啥,现在每天下午都来这儿跟大家伙儿一块聊聊天、练练字,不仅娱乐了身心,还增强了体质。
  据了解,梓潼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是我区第一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既可以为老人们提供日常的养生保健、生活照顾、健身娱乐等养老服务,还可以随时提供医疗救助、康复理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大、措施实、质量高的政策,全力推进养老设施、人才队伍和养老服务组织发展,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努力做到全区统筹、城乡覆盖、布局合理,满足多样化需求。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服务机构31个,入住老人1110人,床位2902张(护理型床位2018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22个,床位1722张;民办养老机构9个,床位1180张。全区顺利完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工作,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工作正在有序推进,2022年,我区新建城镇养老服务中心5个、村互助养老点9个。
  如何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温度,幸福感来得更实在?2022年,我区还聚焦老年人出行不便、就医困难等问题,大力推行“为老”助医服务,通过开展上门健康评估,提供康复护理指导、心理支持、免费体检等健康服务,以及对65周岁以上有签约意愿的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免费体检、诊疗、康复等送到老年人家中,让老年群体幸福感、获得感更可持续,更有保障。目前,已有1850名老人完成签约。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再奋蹄!民生无小事,做好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如今,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正落地生根,一项又一项民生政策又乘风而至,潼南,正阔步前进在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