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民生总第1414期 >2023-02-22编印

区供销合作社:
深入推进“三社”融合打造粮药种植示范基地
刊发日期:2023-02-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丰产村三社融合良药示范基地。

丰产村三社融合良药示范基地。


  

全媒体记者 邓越月

  天刚蒙蒙亮,大佛街道丰产村粮药种植合作社村民李大爷已经驱车出门了。他要前往种植基地,为新栽种的麦冬草除草、施肥。这一天的劳作不仅让他多一份收入,也让他的生活更有盼头……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这正是我区供销社以打造粮药种植示范基地,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帮助农户增收致富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我区供销社为深入推进“三社”融合发展,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以要素融合为重点,以“六个着眼”为抓手,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走出了一条具有潼南特色的“三社”融合粮药种植示范之路。

社企联合 打造乡村新风貌
  初春的丰产村,天气很冷,但在麦冬种植地内,处处都是一派春耕生产的忙碌景象。
  “这几十亩地以前一直种玉米小麦,收入不高。我入社后了解到土地土质,正好适合麦冬生长,是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的种植项目。”麦冬种植负责人给记者介绍。
  以前的丰产村,紧挨环境优美的涪江河畔和蔬菜公园,经济却不是强项。
  但这已是“过去时”。近年来,大佛街道丰产村采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与贫困户、入社社员和种植农户签订种植协议和收购协议,实行保护价收购,优先考虑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并参与二次返利,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扩容,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截至目前,合作社日益壮大,由成立初期的5名成员,发展到目前120名成员,其中农民成员118人,社员股金总额达500万元。同时,大力带动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为周边50余农户无偿提供药材苗种植。
  在我区,这些基层合作社直通田间地头,成为一座座高效便捷的乡村振兴桥梁。

标准种植 带动农户增收
  “去年分红,我领到了3000元,这只是入股后的分红,平常我两口子还在给合作社做工、跑运输,一年又增加2万多元收入,日子真的好过多了。”村民张兰的心里暖洋洋。
  “粮药基地每年能解决60至200人务工需要,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在带动农民致富的同时解决了村里部分闲置劳动力。”佛城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给记者介绍,目前粮药种植基地发展麦冬、泽泻、川芎种植基地3000亩,套种玉米1000亩,轮种水稻1000亩、小麦800亩。
  而对于种粮大户们来说,全产业链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让大家发展“稻—药”轮作时有了更多选择权,也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收益。
  该基地联合组织共建“佛城中药材”GACP示范基地,打造“安全、放心、健康”食品产业链。据统计,现年产麦冬100吨、泽泻80吨,川芎150吨,销售麦冬苗1000吨,年产值能达到2600余万元,加快了振兴乡村经济的步伐。

贯通合作 搭建服务平台
  丰产村返乡农民工张华说道:“过去遇到自然灾害,可能一斤粮食也收不到,我们只能出去打工,现在村里发展药材种植,合作社承担了种子、种苗和肥料成本风险,我们收入也提高了。”目前有十几户外出务工的农民都返回家中,加入了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不仅构建好生产、信用服务平台,还利用闲置资源,变废为宝,盘活资产。
  “基地专程购置烘干机等设备,把村小学改造成400平方米的烘干加工室、检测室、包装室、贮藏室等生产车间和500平方米仓库,还利用闲置的村办公室,改造成120平方米办公场所、50平方米商品展示室。”合作社负责人给记者介绍,按照产地加工技术规程对产品进行初加工,并进行分拣、包装,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服务网络、产品加工线搭建完毕,销售问题怎么办?思来想去,村“两委”干部再次扣响供销社的大门。没想到,区供销社不仅为他们打开了渠道,还保证了销售快、卖得远。
  张华很有感触,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在合作社的帮助下,他家的经济收入一年比一年多,特别是合作社收购药材不赊不欠,货到付款让老百姓心里踏实,多能服务让种地变成了省力又省心的事。
  “通搭建的供销农特产品销售平台,探索农产品直播销售模式,创新经营思路,拓宽销售渠道。”区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围绕功能和要素融合,建设“三社”融合数字化平台,不断打造自身品牌,在三年内将药材种植基地打造成休闲、观光、娱乐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新景点,为乡村振兴贡献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