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策划总第1410期 >2023-02-13编印

推动“五大振兴” 促进“三农”高质量发展
刊发日期:2023-02-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新农村。

新农村。

桂林双坝蔬菜基地。

桂林双坝蔬菜基地。

潼兴论坛。

潼兴论坛。

稻田综合种养使蟹更肥壮,味更鲜美。

稻田综合种养使蟹更肥壮,味更鲜美。

指导老百姓修剪花椒枝。

指导老百姓修剪花椒枝。

柏梓镇万亩柠檬基地。

柏梓镇万亩柠檬基地。


  

全媒体记者关羽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近年来,我区结合发展实际,加强统筹设计、系统谋划,科学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加快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奋力打造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


串珠成链产业兴
  “你看这几个柠檬不光个头大,表皮也干净,能达到一级果的标准,品质相当好喔。”“这几背篓里装的个头明显大些,硬是不一样吔,看来能卖个好价钱。”近日,小渡镇大土村4组120亩柠檬喜获丰收,加工厂的大卡车开进村里来收购,商家老板和驾驶员聊得正欢。
  走进柠檬种植基地,个大饱满、果皮金黄的柠檬挂满枝头,翠绿树叶和金黄的果子交相辉映,一股股淡淡的香气随风飘散。挑选、采摘、入篓、背送、装车,基地到村口的200多米水泥便道上,20多个村民来回穿梭,一幅生动的丰收画面映入眼帘。
  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智能化赋能、品牌化培育”的思路做大做强柠檬产业,经过持续多年高质量发展,“黄疙瘩”变成“金果果”,小柠檬已成为国际国内知名的大产业。
  目前,我区已在琼江沿线的崇龛、柏梓、塘坝等镇街柠檬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8成以上,已形成琼江流域柠檬产业带;年产鲜果近30万吨,占全市总量的9成;先后开发出饮料、美容护肤品、生物医药等5大体系350多种产品,远销德国、俄罗斯、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近年来,我区聚焦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持续巩固提升粮油、蔬菜、生猪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柠檬、小龙虾、花椒等特色产业,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助力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通过加快建设全国柠檬优势产业集群核心区、渝绵优质蔬菜生产带优势区,建成5万亩柠檬、10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出口备案基地。通过持续拓展建设5平方公里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了国际柠檬交易中心、全国蔬菜产地交易市场,推动柠檬、蔬菜产业链产值突破双百亿,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400亿元。已成功获批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20余块国家级“金字招牌”,享有“国际柠檬之都”“西部绿色菜都”“中国油菜之乡”美誉。

引育并举聚人才
  前不久,双江镇金龙社区的“清华花椒”着实火了一把。
  为什么是“清华花椒”呢?
  原来,村里负责花椒种植技术张升平,是一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
  毕业于清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张升平,是山东枣庄人。2020年初,作为本土人才引到双江镇金龙社区,被聘为全镇村集体联营企业重庆联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员,为双江镇万亩花椒基地提供技术服务。
  他把清华大学培养的担当精神和工商管理的学科素养,用到研究花椒种植、加工到市场的全产业周期规律实践中。目前,社区万亩花椒长势良好、田间管理规范有序、市场预期渐渐看好,去年6000亩花椒投产,产量达300余吨,产值在1000多万左右,预计今明两年花椒产量还会翻倍增长。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区坚持以“英才潼行”工程为统领,大力实施人才兴乡行动,通过实施农业领军人才培养、高素质农民能力提升、农村电商人才孵化等培育,推行人才定期服务乡村、乡村人才就业创业激励、乡村人才培养协作等支持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双好双强”的优秀人才扎根乡村、引领振兴。
  过去,稻田就是稻田,一亩地赚不上多少钱。返乡大学生滕文强来了以后,搞起稻虾、稻蟹共生,样样能卖出好价钱。
  曾经,村民单打独斗,村里缺产业。乡村干部李欣来了以后,领着大家开荒种花椒,村民的“分红账”前景喜人。
  以前,村民施肥打药忙得欢,蔬菜价格上不去。企业家郑凌云来了以后,推广绿色种植,效益增加5倍多。
  如今,越来越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速涌现。青年人才回乡创业,本土人才茁壮成长,新型职业农民敢闯敢试,给“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带来了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有力带动了农民致富,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


文明乡风惠村民
  “快点快点,村里又在放电影啦!”
  “来了来了”
  今年春节期间,每当夜幕降临,柏梓镇郭坡村便民服务中心便开始热闹起来。村民们吃过晚饭后,相约结伴围坐在银幕前,一块幕布,一台放映机,夜幕下的观影广场上人头攒动,大人们唠着家常,孩子们嬉笑打闹,欢声笑语充盈着满载文化气息的夜晚。
  走进服务中心,党建活动室、代表之家、图书室、妇女儿童之家等文化活动空间一应俱全。依托这些文化阵地,郭坡村通过定期举办乡村振兴文化大讲堂,唱好乡村振兴声音。
  文化振兴,首要是文化惠民。近年来,我区坚持深耕文化,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持续开展“书香润潼城”读书活动、诗书影画展、“文化进万家”文化下乡、乡村群众文体活动等5大类19项文化活动1210场次,展映观影活动5000余场,推出书籍、歌伴舞、小品等不同类型文艺精品400余件。同时,结合贯彻落实《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深入推进“十抵制十提倡”工作,树立文明婚俗、丧葬等理念,开展移风易俗入户宣讲100余场次等,大力培育文明乡风,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
  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不可抹去的民族文化记忆。
  去年6月,第七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在我区举行,琳琅满目的非遗项目和产品,蕴含着非遗继承人对传统文化的初心和发扬。非遗文化也通过一件件展品、一次次体验得到科普和展示,走进千家万户中,走入日常生活。
  传承弘扬,让非遗生机勃发。近年来,我区深度挖掘非遗背后的历史文化,切实推动“非遗+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大胆探索非遗数字化、标准化、产业化,着力推动传统非遗技艺进社区、进乡村、进市场,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同时,大力实施非遗保护工程,着力建立非遗传承体系。建成27家非遗保护单位、4家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1家市级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太安鱼烹饪技艺、女子狮舞等10个市级非遗项目和63个区级非遗项目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获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扮靓环境优生态
  走进太安镇罐坝村,满目皆是风景: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舍,高低错落的绿植……乡间田野舒适惬意。如今,像郭坡村这样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村庄,正成为潼南的靓丽名片。
  “家里窗明几净整洁舒适,家外田园如诗山水如画”“现在村里越来越美,比起城市也不差”……提起这些年的乡村变化,村民们你一言,我一句,纷纷称赞。
  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聚焦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乡风文明等重点任务,推动村庄从干净整齐向美丽宜居转变。
  2022年,全区实施村庄亮化工程1800余处、绿化县乡主干道150余公里、治理陈年生活垃圾1200余处,完成“四旁”植树4000余亩,评选美丽庭院400个。完成户厕改造1250户,新建村级污水收集管网7.75千米,农村地区相对聚集区200户500人以上的地区村级污水处理厂建成率达95%以上,全区农村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完成154个市级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区域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清扫、收集、清运、处理实现全链条管理。
  同时,持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创新推广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进一步激发基层群众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振兴。目前,已有156个村推广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吸引了6.6万户农户参与。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当前,我区正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抓紧启动大佛坝片区控规编制和“新农城”专项规划编制,新创建一批市级绿色示范村、市级美丽宜居乡村及美丽庭院,在“双核”“两廊”片区率先打造一批生产生活生态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人文相得益彰的美丽宜居示范乡村。


党建引领强组织
  “双坝社区进一步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蔬菜年产量达16万吨。”
  “白沙村坚持多元化发展,不仅有油菜、柠檬等产业,还积极拓展二三产业。目前有电商、餐饮、电子加工厂7家。”
  ……
  去年8月,“潼兴晒场”迎来决赛。10名基层党组织书记,畅谈履职感悟,用亲身经历、亲切的乡音述说乡村新变化,汇报工作新成效。撂荒地复垦、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一项项重点工作、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典型事例,为基层干部树立了比学赶超的标杆。
  农村要发展,组织是关键。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乡村贯彻落实的基础,是乡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去年以来,我区紧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以激发村(社区)干部主动性、创造性为重点,创新开展“潼台比武”系列活动,相继推出“潼兴论坛”“潼兴课堂”“潼兴擂台”“潼兴晒场”,搭建起村(社区)干部提升能力、展示风采的平台,全力助推“降年龄升学历”后的“加强版”班子,进一步干出“升级版”业绩。
  纵观全域,我区始终把党建力量延伸在乡村振兴最前沿,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提升人才队伍水平,提升产业带动发展能力,努力打造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潼南样板”。
  坚持从思想上“凝心铸魂”,达成共识擦亮乡村振兴“底色”。引导村(社区)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化到推动乡村振兴的决心和行动上。
  坚持从队伍上“舒筋活血”,选育并举提升乡村振兴“成色”。牢固树立“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的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队伍,为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队伍保障。
  坚持从产业上“壮骨强体”,聚焦发展绘就乡村振兴“亮色”。紧紧抓住党建这个关键点不松劲,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方面下苦功、修内功、谋实功,不断激发发展动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