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时政·经济总第3125期 >2023-10-30编印

别口镇
强化党建统领 抓实镇域发展 打造滨江魅力小镇
刊发日期:2023-10-3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山水相依美景如画。

山水相依美景如画。

一老一小其乐融融包饺子。

一老一小其乐融融包饺子。

万亩花椒基地采收。

万亩花椒基地采收。

村民播种萝卜种子。

村民播种萝卜种子。

千亩沃柑丰收采摘。

千亩沃柑丰收采摘。

扫码看更多精彩

扫码看更多精彩

  

全媒体记者刘文静


  今年以来,别口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明确的“1356总体部署”,强化党建统领“三项重点任务”,聚焦聚力“五拼五比五赛”,在新赛道上争做“急先锋”、练就“铁肩膀”、敢啃“硬骨头”,为建设“滨江魅力小城镇、效益农业示范镇、休闲旅游慢城镇、长寿宜居幸福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产业促发展 乡村振兴绘新景

  时下正是板栗丰收的季节,在别口镇高岩村板栗种植基地里,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熟透了的板栗球裂开了口子,露出圆鼓鼓的褐色栗子。
  “今年试种了200亩,因为种植的都是多年的老树,效果还不错,预计每亩产量500斤,一斤市场价在6-10元,打算明年扩大到500余亩。”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以村集体自营模式运营,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
  近年来,别口镇狠抓特色农业发展,万亩花椒基地完成补栽补种500亩3500株,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集体经济持续向好,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0余万元。今年还引进盛盈辰佳公司“全链化”鳗鱼养殖,落户花坡村。
  万亩花椒产区壮大“一镇一园”建设,千亩经果基地构建“一镇一特”格局,百亩鳗鱼基地打造“一镇一宴”别口名片,以十亩牦牛养殖基地推动“一镇一品”提质增效。别口镇在党建统领下,不断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社会资本、集体经济和村民实现共赢,奏响产业发展“奋进曲”跑出群众增收“加速度”。


增“颜值”提“气质”百姓生活有品质

  站在别口镇飞凤社区观光平台远眺,山水相依、绿树环绕,夕阳闪着金光“坠入”平静开阔的江面,构成一幅美丽的秋日山景图。每到傍晚时分,这里都会迎来一大批村民,漫步在环湖观光步道,大人们谈笑、健身,孩子们嬉闹、游戏。
  “以前这里就是一个杂草丛生的河滩,改造过后不仅环境美了,我们饭后散步、休闲娱乐也有了一个好的去处,大家都很满意。”村民杨大姐高兴地说。
  原来,别口镇于今年在此建设防洪安全及环境整治项目,新建人行步道760m、亲水绿化工程5050㎡、观景平台1处,受益居民上千余人,对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当地经济、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内外兼修提“品质”,乡村美景惹人醉。今年以来,别口镇在镇村品质提档升级上下功夫,生态宜居质量持续提高。完成智能“云监控”视频防火预警系统建设,积极开展巡河、巡林,坚持全覆盖季度巡查畜禽养殖场,确保镇域内无重大污染事件。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紧盯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等薄弱环节,启动飞凤人居环境现场观摩点和老君村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序推进220户农村改厕、森林防火通道等项目建设,倾力打造宜人、宜居、宜业的滨江魅力小镇。



惠民生暖民心 幸福底色更绚丽

  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口多,是大多乡镇的现状,而“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也是基层社会服务的重点。对此,别口镇“两委”班子通过问卷调查、问题分析,组织党员志愿者、爱心妈妈等本土力量,在2022年创建“别口镇为民工作室”。
  趣味室、成长室、互助室……工作室内分区明确、功能齐全,书法、绘画、体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这里很快成为“一老一小”的第二个温馨的“家”。党建加帮扶架起了党群“连心桥”,让在外工作的亲人们更加放心地把老的、小的留在家乡。
  为更好的服务群众,增进群众福祉,别口镇以党建为统领,围绕“双网”共治“八项任务”,建设8个“红岩党员马掌铁”志愿服务队,凝聚起为群众办实事的磅礴力量,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
  千帆竞发,奋楫者进。下一步,别口镇将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勤勉、高效推进各项既定工作,全力建设“滨江魅力小城镇、效益农业示范镇、休闲旅游慢城镇、长寿宜居幸福镇”,以实际业绩,向党和人民交出“八张高分报表”。
  抓产业,促发展,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活力。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生产底线,坚持“保总量”和“提质量”双线耦合,奋力完成全年耕地恢复补足任务276亩、非粮化处置任务2072亩和撂荒地1609亩;严格落实种粮农民的收益保障措施,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增长。坚持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打造科郎村集体经济创建市级示范社。
  抓项目,优服务,共享高质量发展惠民成果。持续加强场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合交通局完成S540公路延伸段“白改黑”项目招投标及规划设计,争取今年开工建设;启动潼南区S540线2022年危旧桥(杨家桥)改造工程,保障居民出行安全;实施场镇污水管网非开挖修复工程,提升场镇环境质量。加强场镇管理,针对场镇私搭乱建、环境卫生等进行常态化整治,扮靓场镇环境,用心用力提升场镇风貌。持续改善乡村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和美乡村,完成高岩、花坡、老君村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启动飞凤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观摩会点准备工作、科郎村美丽家园建设项目。
  抓安全,护稳定,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强保障。从严从实护安全保稳定,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工作,抓紧抓实信访稳定,坚持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抓实抓细食品安全工作,认真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降低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提升火灾隐患技防水平,完成智能“云监控”视频防火预警系统建设,切实消除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