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时政·经济总第3122期 >2023-10-23编印

区 司 法 局
筑牢法治为民理念 奏响依法治理强音
刊发日期:2023-10-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遂宁(蓬溪)潼南开展法治互联活动。

遂宁(蓬溪)潼南开展法治互联活动。

未成年人踊跃参加司法宣传教育活动。

未成年人踊跃参加司法宣传教育活动。

区法律援助中心成功让农民工领到劳动报酬。

区法律援助中心成功让农民工领到劳动报酬。

开展未成年人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未成年人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扫码看更多精彩

扫码看更多精彩

  

全媒体记者 徐利


  今年以来,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打造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增长极、产城景融合发展桥头堡,坚持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的工作导向,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机制,着力打造具有潼南辨识度的法治建设标志性成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潼南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调”联动 推进司法惠民向末端延伸

  “我跟他真的过不下去了,你们说了也没用……”正在调解室争吵的是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因多年情感不和,二人的婚姻走向了破裂。经双江调解室工作人员到派出所、卫生院等地调查取证,走访当事人及邻居了解情况。用2天的时间,反复做思想工作,平息了一场中老年离婚纠纷。而这,只是他们众多工作的一个缩影。
  人民调解工作调解的是矛盾纠纷,调顺的是民心民意,稳定的是发展环境,密切的是党群关系,巩固的是党的执政根基。为了更好地发挥调解合力,区司法局加强“三调”联动,在区重大矛盾纠纷调委会派调解员驻区法院调解室,双江、古溪、塘坝三个中心庭分别设立驻庭调解室,警力20人以上的桂林派出所、正新街派出所分别设立驻所调解室。
  截至目前,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74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513件,预防纠纷277件,开展人民调解宣传160余场次,共调解矛盾纠纷8352件,调解成功率达99%,较好地发挥了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



  “云端”发力 智慧司法深度融入数字法治

  日前,双江镇金龙社区的张先生在拿到某装修公司拖欠的2000元工资后,十分高兴,“潼南村居法律顾问”小程序让他切身感受到了智慧公共法律服务的便民和高效。
  张先生提到的“潼南村居法律顾问”小程序,正是我区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形式之一。如今,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我区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已经形成了市、区、镇、村四级的“三平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微信小程序、法律热线)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了信息网上录入、文书网上签批、流程网上运转、数据网上统计,“云服务”一步步成为现实。
  今年以来,平台提供法律咨询2163次,出具法律意见书30份,上法治课300余次,参与法律援助21宗,调处矛盾纠纷30起,其他法律服务事项300余件,服务用户53000余人。
  近年来,区司法局围绕“智慧法治”工作内容,将智慧司法深度融入数字法治大场景中,借力现代科技手段推进信息化大平台建设,打造运用智慧行政复议、智慧社区矫正、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和新时代网上“枫桥经验”等应用场景,提升高频事项网上办理效率,进一步促进智慧司法与数字法治深度融合。



  找准赛道 建设过硬司法行政铁军队伍

  “区司法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履行好‘三大职能’,始终以蹄疾步稳的姿态,持续彰显法治新担当,奋力推动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区司法局局长张旭表示,将从4个方面入手,找准赛道发力,展现司法风采。
  加强党建统领,积极融入赛马比拼新赛道。深入推进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建设,着力打造“法治先锋助企惠民”党建品牌,努力建设过硬司法行政铁军队伍。全面落实党建统领“885”工作机制和“双网”共治专项行动。
  各方联动,强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创建市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为目标,强化统筹,压实责任,加强配合,带动法治政府建设整体提升,抓好资料收集和氛围营造,积极做好迎接第三方评估准备。加强指导和监督,督促公安、交通和城市管理部门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主体责任,加快构建执法规范化长效机制,深化专项整治成效。
  精心酿制,着力提高普法宣传质效。分层分类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发挥法治副校长领头效应,探索塑造青少年“菜单式”普法品牌。强化普治结合和典型引领,积极参与“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大力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推动“乡村(社区)法律之家”建设全覆盖。开展“八五”普法中期评估。
  夯实基础,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启动“智慧矫正中心”建设,加强与监狱的联动配合,做好刑满释放人员释放前“一米”工作,促进释放后顺利融入社会,探索协同帮教新模式。配合“智慧司法”基础应用建设,充分运用系统功能,助力数字法治建设。持续完善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着力解决群众法律需求“最后一米”问题。规范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运行,着力打造渝西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