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民生总第1393期 >2023-01-04编印

潼南:教育“双减”不减质提升群众满意度
刊发日期:2023-01-0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学生在教室里上英语课。

学生在教室里上英语课。

东安小学学生在多功能室上音乐课。

东安小学学生在多功能室上音乐课。

学生在学习画画。

学生在学习画画。


  

全媒体记者 张峻豪 徐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我区坚持把抓好“双减”工作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形成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以创促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减压减负 让教育回归本质
  “我家的孩子周末终于可以开开心心玩耍了,不用穿梭于各种烦人的补习班,能够真正地从题山考海中解放出来,让教育回归本质,简直大快人心!”潼南中学学生家长李女士望着周末陪她一起去野餐的孩子不由得发出感叹。
  为了切实减少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让教育回归良性发展,区教委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引导,使广大市民朋友走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误区,聚焦系统治理,坚持疏堵结合,两手抓,两手硬,一体化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我们通过创新建立‘党政主导、教委主抓、镇街主体、学校主业’的‘四主联动’责任制度,‘停批、重审’双管齐下,督促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转型,把200多个一般性市场主体整合为41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使其入驻‘潼南教培通’进行统一管理,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化运行。”区教委副主任杨权武说。
  据杨权武介绍,已通过区教委审核的各校外培训机构概况、证照、制度、教师队伍、课程列表、收费标准、培训时长等学校相关信息,全部陈列在教培通微信小程序里,家长或学生通过教培通微信小程序就能选择培训机构、课程、教师和消课模式,实现在线缴费、退费和课后评价,真正实现了让管理更省心家长更放心。
  据了解,为了有效促进机制长效化,区教委会同市场监管、民政、公安、城管、消防等部门组建联合执法大队,建立完善会商监管机制,开展联合执法83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362份,取缔非法培训机构6个,行政处罚5起。


聚焦课堂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推进“双减”,让教育回归校园,不仅体现在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为了孩子在学校能够高质量学习,我区各中小学切实落实减负提质新举措,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质量。
  “同学们,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相同点是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农业村落,过着定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那你们知道他们有哪些不同吗?”
  日前,记者在实验中学看到,学生们正在通过教学一体机享受和重庆八中的学生完全相同的课堂教学,教室内辅导教师同步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回答问题。重庆八中的课堂教学图像、声音、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视频材料等通过卫星和5G技术实时、全程地直播到潼南实验中学,不仅让学生实现跨越空间,异地同堂,享受名师教学,也让学校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反思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据实验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通过“一课四磨,增、删、改、补”教学新模式,一磨学情,二磨知识点,增、删、改、补导学案、教学目标,三磨八中名师课堂,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反复讲、反复练,四磨习题,增改习题,补充知识点,夯实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知识学透学精。
  “我们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与重庆八中等名校合作,开设‘双师课堂’,推行‘学生预习、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监测评价’六个环节的精准化教学模式,构建‘情境、探究、表达、运用’课堂教学新常态,一体化推进‘说、讲、做、练’,以课堂高效实现高效课堂。”杨权武告诉记者。


立德树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擂起大鼓咚咚,敲起小鼓嗵嗵嗵,擂起大鼓敲起小鼓,咚咚嗵嗵嗵……”在东安小学的多功能教室里,音乐老师一边弹奏钢琴,一边带着小朋友们一起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欢乐有趣的音乐课不仅缓解了同学们紧张的学习压力,还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现在娃儿每天都非常期待去学校,回家后给我表演在学校新学习的歌曲,还送给我一张她自己在课堂上画的自行车。现在她在学校学习得非常开心,人变得自信乐观。”东安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周女士看到孩子拿回来的“小礼物”,不由得发出感叹,从学校“双减”工作实施以来,孩子的课业负担减轻了许多,成绩也没落下,人也开朗了不少,这样的改变让周女士非常满意。
  据了解,我区各学校结合学生特点,着眼学生全面发展,遵循“减负、增质、提效”的原则,依托优质教育平台和教学资源,将完成作业与培养兴趣特长、生活技能相结合,统筹杨闇公旧居、家风馆等研学场地,邀请老党员、老战士、非遗传承人等“接力”“补位”,将剪纸、太安鱼烹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竹麻编、蜡染等传统技艺作为课后服务重要内容,为孩子们提供200余个“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
  “我们学校秉持‘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原则,课后延时服务还开设了书法绘画、主持表演、扬琴古筝、篮球排球、舞蹈刺绣、唱歌跆拳、编程航模等精彩缤纷的课程,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东安小学校长张波告诉记者,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不但减轻了学生回家后的课业负担,更激发了学生们参与课后服务的兴趣。
  “双减”工作实施以来,我区坚持以“双减”工作为核心,切实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以“课程、实践”为一体、“项目管理、综合素质评价”为两翼,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课程关键作用。完善课堂教学、课后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推进机制,着力让每个孩子学会至少1项艺术技能。根据不同学段,制定学校劳动清单、家庭劳动清单,着力打造一批优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探索技术教育、工程启蒙教育课程建设,创新“劳动教育+学科”融合课程教学模式,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