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名奎(右)向农技人员请教柑橘管护技术。
果冻橙长势喜人。
村民在果园务工。
全媒体记者 关羽
连天雨后,高温褪去,果树枝叶经过雨水滋润饱满翠绿,阳光照射下泛起油光,在风中翩翩起舞,诉说着喜悦。果园主人彭名奎像往常一样,依然在他心爱的果树丛里忙碌着。
彭名奎是潼南柏梓镇人,人生的第四个十年,带着田园梦想,他返乡创业,成立重庆桔也香水果种植有限公司,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
1990年,16岁的彭名奎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他先后到过重庆、深圳等地,跑过运输、干过工程、开过公司。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怕吃苦、肯钻研的彭名奎经过打拼积累,在深圳做起了生意,成为了老家人人羡慕的大老板。
“那些年在广东,事业做得还可以,但每次回潼南柏梓老家都舍不得走,一把土,一棵树是那么亲切,再加上觉得患有高血压的妻子更适合乡村生活。”彭名奎说,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决定回乡发展。
2016年,42岁的彭名奎带着妻儿回到家乡,开始创业之旅。
经过多方考察、实地调研,彭名奎接手了柏梓镇浩洋村一处128亩的柑橘园。从此,他和妻子成为这片柑橘树的“衣食父母”,这处果园也托起了夫妻二人的田园生活梦。
经过数年的精心照料,老彭的果树“娃儿们”现已进入“壮年”盛果期,年产“果冻橙”、大雅柑、沃柑等30万斤。可是,今年7月以来,潼南持续高温干旱,35℃以上高温天气长达50余天。
“别说果子长不长,这么干热下去,果树都要遭干死。没别的法子,只能浇水抗旱,保树保果。”为了这片柑橘园,老彭开启了整整两个月的抗旱之旅。
三天浇两次水,每棵树每次都要浇透,水管成了老彭拿得起放不下的“伙伴”。浇完一棵顺手又浇一棵,舍不得放下任何一棵,每天从深夜浇到日出。匆匆睡两个小时,老彭又跑去看管遮阳网,避免枝条和果实被日灼。
“没把自己身体当身体,一天干20个小时,累了歇一会儿又接着干。”妻子杨晓芳不免心疼地说老彭。现在妻子负责整体发展规划,老彭负责将规划一 一实施。
两个月抗旱下来,这个精瘦汉子晒得黝黑但依然开朗幽默:“晒黑的好处是完美隐藏了我的黑眼圈。”
农业种植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容易,光有情怀不行,只靠勤劳也不行。果树如何剪枝、施肥、喷药,样样都是技术活。“遇到技术上的难题,我就虚心请教、买书慢慢钻研。”彭名奎说,光是去眉山学技术,都记不清跑了多少次,等到这片基础不好的果树被调养过来,他悬着的心才算落下了。
“翘脚老板干不好农业,自己得先成为行家里手。”这是几年下来,老彭的一句真切感悟。
干旱过后果树如何管护恢复长势,样样都是技术活,老彭经过钻研,有了自己的心得:“及时喷施叶面肥补充养分,但不能下猛料,薄肥勤施,少量多次,适当增加氮肥,加上竹炭、羊粪改良过的树下土壤,恢复长势完全没有问题。”
老彭指着树下一地的果子告诉记者,果树养分有限,果实过多,就会影响品质和口感,为保证每个果实都是精品,他的果树一季要先后进行5次疏果,不仅控制数量,也会去掉过大过小的果子。
不仅品质要保证,品类选择也必须呈梯队分布,兼顾上市时间,才能效益最大化。“市场上广获认可的‘果冻橙’,国庆节便可上市,10月下旬进入高峰期。随后耙耙柑和沃柑,采摘期可以持续到明年3月份。”记者接过老彭递过来的“果冻橙”,掰开尝一口,已褪去酸涩,满口清甜回甘。
彭名奎富了,但他没有忘记乡邻,他要带着乡亲们都过上小康生活。果树的管护、果子的采摘都需要大量人手,彭名奎都优先聘用本村村民。杨孃孃等6人常年在果园务工,一年收入1万多元。
“彭老板人很好,不仅让我们在家门口挣了钱,还出钱带我们出去旅游。”杨孃孃说。
这段时间,彭名奎还抽时间免费向村民传授果树种植技术,帮助他们抢抓时机,尽最大努力减少干旱损失。
彭名奎返乡创业的故事激励了更多的年轻人回到村里,他们有的搞经果种植,有的发展乡村文旅,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