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民生总第1336期 >2022-08-24编印

区人民法院
善意柔性执行 隔空化解纠纷
刊发日期:2022-08-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唐苠涵通讯员吕雪松)“我已将执行款汇入到法院指定账户。”
  “经核实,已收到。”
  申请执行人如愿收到了拖欠的案款,这一段微信对话为本次执行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近日,区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秉持善意执行理念,灵活运用执行手段,让身处异地的当事人不用往返奔波,成功化解纠纷。
  据了解,廖某、黄某因拖欠某陶瓷专卖店的货款被诉至法院,经依法判决后,廖某、黄某依然未能履行还款义务。该陶瓷专卖店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廖某、黄某支付货款、违约金、律师费等共计11万余元。
  执行法官第一时间联系上廖某、黄某,廖某、黄某均表示愿意出面协商,但目前自己身处西藏,因疫情和务工原因不便回来。考虑到廖某、黄某的特殊情况,执行法官采用微信聊天、电话沟通、文书邮寄送达等方式开展“云上”调解,最终廖某、黄某同意各自承担一半的费用,通过线上转账偿还了欠款。
  近年来,区人民法院坚持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执行手段,在彰显法院公正正义的同时,最大限度为当事人提供便利,不断提升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