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民生总第1313期 >2022-07-08编印

炎炎夏日
游泳池里觅清凉
全媒体记者 赵晨城 李彦亭
刊发日期:2022-07-0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孩子们在泳池学游泳。

孩子们在泳池学游泳。


  

  连日来,潼南的气温持续升高,酷暑难耐,众多市民选择去公共泳池游泳,在健身的同时也达到消暑的目的。

游泳馆成市民避暑好去处
  近日,记者在城区一家游泳馆内看到,有不少青少年,头戴五颜六色的泳帽,人手一只浮板正在学习基础动作。泳池边,教练正指导着几名孩子如何漂浮和打板。另一旁,还有一些已经学会游泳的孩子在水中嬉戏。
  记者了解到,7月和8月是游泳馆生意的旺季,有很多孩子来游泳馆学游泳。“培训班里学游泳的近九成都是小孩,最小的6岁,最大的14岁。”游泳馆负责人李剑飞告诉记者,现在正值暑假,培训班都是爆满。
  孩子们学游泳一部分是为了兴趣,另一部分是掌握一门自救技能。“每当看到有孩子溺亡的新闻,我就非常揪心。”家长胡女士说,让孩子参加游泳培训,也是想让孩子掌握一项技能,即使在不慎落水的情况下也能自救。
  家长陈先生则表示:“让孩子学习游泳,除了学习自救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身体得到锻炼,也能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对于成年人来说,经常游泳好处多多。游泳会消耗很多能量,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我平时喜欢户外运动,稍微运动一下就大汗淋漓,所以我选择游泳,既避暑又锻炼,一举两得。”刚游完泳的市民尹泰麒告诉记者。
  记者也提醒广大游泳爱好者,夏季炎热,游泳避暑应选择正规的室内游泳馆,尽量不要去不熟悉的水域、河道等地进行野泳,一旦发生危险,救援人员无法及时赶到,极易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享受清凉谨防“泳池病”
  虽然游泳可以避暑、娱乐、锻炼,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人群聚集在泳池,病毒和细菌滋生,容易引发中耳炎、结膜炎、皮肤病等“泳池病”。如何预防“泳池病”?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获悉,游泳时需注意防护,正确佩戴泳镜和耳塞,减少使用公共物品,做好防晒措施,能有效地避免患“泳池病”。
  如果市民在游完泳后觉得眼睛发痒、红肿,很可能患上了急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病原体感染性的眼病,主要表现为眼部异物感、眼红、流泪、畏光等刺激症状。急性结膜炎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具有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沾染病原体的手、毛巾、水等都可以成为传播媒介。
  因此,市民可以选择正规并有卫生许可证的游泳馆;游泳时,佩戴密闭性较好的游泳镜,让眼睛尽量避免接触池水;游泳时,不共用泳镜、毛巾等,防止交叉感染;在公共游泳池游泳后,立即清洗双手,不揉眼睛,可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预防眼部感染。
  如果市民游泳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症状,咽喉部干痒不适,则很可能患上了鼻炎、咽喉炎。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游泳时,应佩戴密闭性较好的耳塞、鼻夹、鼻罩等设备,尽量避免呛水;游泳后,及时清理外耳道积水,如出现耳部胀痛,可能是耵聍泡水后发胀堵塞耳道,切莫用棉签清理,应用挖耳勺小心取出或寻求专业医生帮忙取出。
  游泳后,及时清理鼻腔及鼻窦内积水,擤鼻时应注意单边进行,切莫同时捏住双侧鼻孔进行,否则容易将鼻腔内积水擤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症。还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冲洗鼻腔,特别是本身就患有鼻炎、鼻窦炎、咽喉炎的病人。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鼓膜置管术后以及进行过鼻部、咽喉部手术治疗,尚处于恢复期的人群都不建议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