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石刻吸引市民前来参观。
直播间里主播直播带货。
市民购买泥塑产品。特约摄影特约摄影蒋开俊
花丝镶嵌服装展示。特约摄影蒋开俊
垫江刺绣现场献艺。特约摄影卜寿林
全媒体记者 刘文静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由市文旅委、市商务委、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重庆主场活动——非遗购物节·第七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在潼南奋进广场举行。周末两天,来自40个区县的170余个非遗项目和老字号企业集中“开街”,全面展示重庆非遗保护传承的成果,展现重庆老字号的风貌与活力,上演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非遗盛宴”。
沉浸式集市 让非遗进万家
“喜欢的产品太多了,一上午都还没逛够,等下午再叫些朋友来逛逛。”“通过这种形式接触非遗,感觉很亲民,拉近了与现代生活的距离。”“我带孩子买了些手工制品,希望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匠人精神传给新时代的小孩。”6月11日上午,潼南奋进广场人头攒动,市民们乐此不疲地穿梭在一个个特色摊位,或驻足观看,或挑选物件,在非遗购物活动中感受着非遗美食与好物带来的愉悦。
本次活动展区以集市的形式呈现非遗和老字号产品,设置有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区、非遗美食区、传统医药项目体验区、老字号企业产品区、乡村振兴产品展示及智慧非遗区,运用中国古典牌楼元素,结合现代国潮风格,融入重庆非遗代表性图案,展示展销非遗和老字号产品2000余种,为市民带来穿越时空的购物体验。
传统技艺非遗区,诸多通过手工技艺制作的精致产品展示其中,巫溪嫁花、花丝镶嵌、奉节木雕、巴勺脸谱、垫江刺绣等非遗摊位携各类精雕细琢产品亮相,吸引了广大消费者踊跃购买,更有非遗传承人通过现场制作、观众互动体验的方式,让市民直观的体验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非遗美食区内汇集了开州糖画、合川橘饼、鲜氏枣酒、斑鸠树叶绿豆腐等诸多非遗美食,让市民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大饱口福。
琳琅满目的非遗项目和产品,蕴含着非遗继承人对传统文化的初心和发扬。非遗文化也通过一件件展品、一次次体验得到科普和展示,走进千家万户中,走入日常生活。活动现场,还进行了九龙坡走马民间故事表演、“非遗购物节”潼南区音乐家协会专场演出。
直播云体验 让非遗“火出圈”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以竹麻鞋为主要编织品的传统手工技艺,这一技艺在潼南区已有上百年历史,经历了至少四代以上的传承,我们通过手感就可以感觉到,穿上后舒适度一定很高。”活动现场,主播以直播的形式,给广大观众介绍手造技艺,让远在千里的非遗爱好者也能体验到主活动现场的热烈氛围。
采取“非遗+直播”、“线上+线下”联动模式,主场活动邀请了一批网络主播,他们游走在各个展位,以主播打探非遗展、直播带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立体展现非遗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艺人的匠心匠艺和非遗与科技的融合。活动第一天,吸引3万余名市民游客前来逛展、购物,现场直播观看人数达200万余人次。
据了解,本次活动线上部分主要依托阿里巴巴、京东、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开展非遗购物节活动。全市今年参加线上活动的非遗店铺多达213家,是去年参与店铺数量的两倍,阿里平台将专设重庆非遗购物专区。
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麦克风”,直播的形式为群众搭建了购买手造产品、体验非遗技艺、参与民俗活动、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有效提升了我市非遗、老字号产品知名度、美誉度。非遗也不再只停留在文化层面和非遗传承人的“小圈子”,而是不断跨界、出圈,让广大群众关注非遗、使用非遗、热爱非遗。
携手共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推动遂宁、潼南一体化发展,潼南、彭水协同发展,本次活动专设了“乡村振兴非遗同行”展示区,把三地的特色产品集聚起来,借非遗之力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在彭水县展位看到,羊肚菌、嫩笋干、花菇、香椿礼盒等农特产品目不暇接,在主播的强烈推荐下,直播间的农产品销售火爆,也吸引了现场的市民踊跃购买,参展的产品供不应求。“干货类卖得特别好,大家的购买热情超过我们的预期,助力了彭水的乡村发展。”彭水县展区的工作人员高兴得合不拢嘴。
“此次参展大大提高了遂宁观音素麻花、舍得酒、麦加牛肉等特色产品知名度,参加得太值了。”一旁的遂宁市展位同样门庭若市,参展人充满激情的介绍当地特色,忙得不亦乐乎。
同时展出的还有我区崇龛镇葫芦坝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绣球、扎染、木艺等非遗工艺制品,这些精美的工艺品大多出自我区各镇乡的妇女之手。据了解,该园区在新胜、宝龙、双江等地开展了20余场手工艺培训,免费培训留守妇女、脱贫人群1000余人。经过培训的妇女不仅可以到园区内就业,也可以在家做手工创作获得收益,此次购物节成为她们展示成果的舞台。
此次活动以“非遗+乡村振兴”方式,加深了遂、潼、彭三地的友谊和合作,展示了非遗在多年的保护传承之下,反哺乡村振兴、助力经济发展的成效。
融入现代生活让技艺“传下去”
“非遗本身就来自民间、属于人民,要想它回归大众,就要接地气,多和群众见面。”玉溪石刻传承人莫志鸿说,像这样和市民近距离交流的机会让他很高兴,有欣赏者、消费者,让非遗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才能更好传承。
“这几年通过参加非遗购物节,让我们技艺被全国各地更多的老百姓所了解,对我们的推广、传承帮助很大,我也将进一步提升技能艺能,努力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让非遗融入千家万户。”黔江石鸡坨土陶传承人刘海龙对此也深有感触,看得见、尝得到、摸得着、能体验、可带走,这次活动让市民在多姿多彩的非遗购物节中,欣赏传承人的智慧和技艺,感悟传承人的工匠精神,了解非遗产品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也通过市场检验了非遗产品,让传承人更好地对接社会需求,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推动传统非遗技艺进社区、进乡村、进市场,近年来,潼南区在大力实施非遗保护工程的同时,着力建立非遗传承体系。建成27家非遗保护单位、4家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1家市级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太安鱼烹饪技艺、女子狮舞等10个市级非遗项目和63个区级非遗项目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获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办好本次节会为契机,学习兄弟区县先进经验,推动“非遗+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探索非遗数字化、标准化、产业化之路,使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为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