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1258期 >2022-04-21编印

潼南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三和民情室”推动“三治融合”
刊发日期:2022-04-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龙形镇红岩村“三和民情室”热心为群众调解纠纷。

龙形镇红岩村“三和民情室”热心为群众调解纠纷。


  

全媒体记者 刘文静

  近日,记者走进双江镇双江社区“三和民情室”,三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有烦恼,我们听您倾诉;有困难,我们帮您解决;有纠纷,我们为您化解。这个小小的办公室,架起了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托起了群众满满的幸福感。
  据了解,“三和民情室”是以邻里和睦、家庭和美、村居和谐为目标,在村居建立的综合办公室。近年来,我区创新开创“三和民情室”,以此为抓手打造“六无平安村居”,营造了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没事就到民情室来转转,有时候无意间说说,没想到理事员热心得很,一点小事都当正事去跑。”双江社区居民王大爷说起民情室带来的便利,便打开了话匣子:“我家房前有块菜地,邻居张二娃(化名)家的鸡总是跑到我家菜地啄食,菜叶都被吃光了,为这事我们两家没少吵架,矛盾一度激化。”
  后来,王大爷找到社区“三和民情室”,理事员小徐经过调查核实后,她来到张二娃家一边讲事实摆道理,让他认识到错误,一边讲明散养鸡鸭不仅影响环境,而且影响邻里和谐。在她苦口婆心的劝导下,张二娃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找到王大爷诚恳地道歉,表示今后不在发生类似事情,一定管好家禽家畜,希望得到王大爷谅解。从此,两家握手言欢,邻里纠纷得到化解。
  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如何为村居群众提供更人性化、精细化的服务?如何打造融合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为民办公室?很长一段时间,这都是基层工作者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安定有序。”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为指引,以创新为驱动,通过整合综治、警务、禁毒、消防、司法、民政、群团等资源和村居矛盾纠纷调解室、法律服务站、社会工作室和志愿服务站等机构,在村居设立“三和民情室”,改变了以往村居纠纷调解、法律服务、志愿服务、社工服务互不衔接的局面,推动了“三治融合”。
  据了解,“三和民情室”里的民情理事员按照“德高望重、热心公益、办事公道、群众公认、相对稳定”的要求评选,主要职责是收集了解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律,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之成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党委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和群众倾诉烦恼、困难帮扶、纠纷化解的重要平台。
  “三和民情室”建设开始以来,双江镇积极组建民情理事会,吸纳优秀村居干部、退休干部、法律工作者参与村居治理,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该镇当前有“三和民情室”村居4个,民情理事会成员达到33人,通过抓早、抓小、抓苗头,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去年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8%。
  “您好,请问我家娃儿和同学在学校打闹的时候摔伤了,该找哪个赔偿呀?”近日,田家镇某村村民刘女士焦急地拨通了“三和民情室”的电话。“法律顾问”尹力立即前往学校了解情况,并耐心地向刘女士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只要学校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就不承担责任,由对方监护人赔偿。”
  “三和民情室”通过向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很多矛盾纠纷就这样在基层被解决了。
  在民情理事会的基础上,我区创新推行政法“三官”联系服务基层工作机制,即让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其他法律工作者入驻“三和民情室”。通过干部下沉,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治安防控、法律服务与村居民“零距离”,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民情室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好形式,尤其是‘三官’的加入,让很多难啃的骨头案在法官、民情理事员、政府的共同合力下顺利调解,减轻了政府的信访压力。”双江镇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抽派优秀政法维稳干警,全覆盖开展政法“三官”和其他法律工作者联系服务村居法治宣讲活动,采取上法治课、开辟法治专栏等形式,开展《宪法》《刑法》《民法典》等宣传600余场次,发放资料12万余份。加强了基层法律服务供给,着力培养了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让村居多了更多“法律明白人”,切实推进村居法治建设,有效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维护了社会和谐、人民安宁。
  “三和民情室”建设的推进,让村居真正实现邻里和睦、家庭和美、村居和谐,让小小的办公室成为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的“温馨港湾”。
  “接下来,我们将在所有村居设立‘三和民情室’,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将群众冷暖记心间,致力破解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提升为民服务质效,增强基层治理水平。”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