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1243期 >2022-03-29编印

三一筑工(重庆)科技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助力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
打造现代建筑行业“轻骑”先锋
全媒体记者 张峻豪 蒋坐
刊发日期:2022-03-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工人正在模板上施工构建。

工人正在模板上施工构建。


  

  错落有致的厂房,整齐划一的生产线,醒目的生产标语……近日,记者走进潼南高新区三一筑工(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眼前的工作环境,很难让人与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联系到一起,也记者对装配式建筑有更多的好奇心。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生产商品一样,成批成套地制造,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行了,这是装配式建筑最“透明”的解释。作为全市装配式建筑的先行军,三一筑工(重庆)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三一筑工)坚持新发展理念,致力于装配式建筑研发,旨在打造一支建筑行业的“轻骑”先锋。

聚焦环保 探索建筑低碳新路
  在今年区两会期间,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话题热度不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升级打造智造城。以发展智能制造为统领,突出主导产业成群强链,优化提升高新区南区、东区功能,拓展建设6.3平方公里首开区、2.5平方公里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和3.2平方公里中新食品产业园,着力培育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特色消费品、绿色建筑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建设全市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让工业经济挺直“脊梁”。
  相比于传统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施工上实现了突破,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等方面远优于传统建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在提高建筑工程建造效率的同时,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时、环保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建筑质量。
  “装配式建筑最大的优点就是环保,这种新模式的推广,将极大的节约资源和能源,由于建筑构件工业化生产,在施工现场拼装即可,对水、电和燃油等能源的消耗更少,对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也更少。建筑垃圾将减少70%,材料损耗减少60%,建筑节能20%以上,节约木材80%,节水50%……”三一筑工总经理孙建军说,这“四节一环保”是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建造方式的核心优势。
  同时,装配式建筑另一个比较大的优点是减少了现浇模板的投入。传统建筑行业使用的现浇模板最多周转四次就废弃了,而装配式建筑使用的预制模具周转使用可近千次,并且还可以回炉重造,大大节约资源,减少建筑垃圾。
  “我们企业通过‘竖向高预制装配+水平工业化后浇’方案,大幅减少钢筋、模板、脚手架现场作业,造价接近铝模现浇,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孙建军告诉记者,传统建筑行业在现浇构件和养护上需要28天,而通过蒸养的方式使预制构件在8小时后就能达到100%设计强度,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施工工期,为大批量生产预制构件提供了保障。不仅如此,装配式建筑便于安装,提高了场地利用率;运用新型材料,降低了综合成本,以楼梯为例,每立方便可减少90元人民币。

科技创新 积极研发核心技术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三一筑工的2021年,则是“新”,即科技创新,这也是过去几年来三一筑工的关键字。
  “把建筑工业化,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建筑。”自落户潼南以来,三一筑工坚持创新驱动,搭建要素创新发展平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型发展的转变,不断涌现出一批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
  以“建筑工业物联网、建筑机器人应用技术、装配式建筑专业能力整合”为核心,该企业通过数字科技驱动,将建筑工业化、智能化,为客户提供智能装备和数字工厂、关键技术和相关标准、工业软件和共享平台,用“5231硬科技”(5类装备、2项标准、3类软件、1个平台)为行业提供“更好更快更便宜”的系统方案,推动智能建造于建造工业化协同发展。研发的核心技术——SPCS结构技术,采用“空腔搭接加后浇,定型模具浇节点”的结构技术体系,追求“墙柱梁板全预制+地上地下全装配”,解决装配式建筑结构安全、漏水、外墙保温、产业工人短缺、造价高等痛点,契合建筑节能和高质量发展。
  除此之外,经过技术人员的潜心攻关,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企业还自主研发形成了叠合混凝土结构墙、柱、梁、板等生产工艺方法,研制了叠合剪力墙生产、叠合柱整体成型、焊接钢筋笼成型和钢筋套筒挤压等设备,实现了预制构件全自动化生产;研发形成了叠合混凝土结构快速安装施工技术、叠合混凝土结构焊接成型钢筋笼安装施工技术等施工工法,实现了混凝土结构叠合建造。
  该技术体系目前已受理专利93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69项,已授权专利2项,出版专著1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孙建军表示,未来将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科研投入,全面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行业技术革新升级,为潼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