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1240期 >2022-03-28编印

推进流域治理一体化 共建跨界河流“管家”
潼南治水经验入选全国河湖长制典型案例
全媒体记者 张峻豪 罗昌泽
刊发日期:2022-03-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近年来,我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以河长制为抓手,携手上下游,坚持全流域一体化理念,建立跨区域联动体系,打造合作平台,组建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实施生态补偿,开展联合专项治理,着力共建跨界河流“管家”,全面监管上下游水环境质量,先进的治河经验作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落实三级河长责任制守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这个新建的涪江自然公园真的太美了,我每天都要到这里散步、休闲,公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能够与涪江亲密接触愉悦了我的身心,让人神清气爽。”市民李先生有感而发。据了解,这是我区近年来涪江岸线治理的杰作,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来休闲、散步,成为了市民放松心情、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据水利局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曾经杂乱无章、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对城市环境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同时也严重影响汛期行洪。于是我区于2020年6月开工进行治理,并于当年底完工,涪江自然公园建成后成为了我区城区防洪护岸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公园共建岸线近两公里,巡视步道3公里,绿化226亩,真正形成了防洪护岸、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涪江自然公园是我区实行河长制以来,实行河道治理的一个缩影。潼南隶属嘉陵江水系,水资源丰富,涪江、琼江贯穿全境,是四川进入重庆的第一站,拥有大小河流136条,水库75座,其中包括涪江、琼江在内跨省市河流13条,两江沿线常住人口达到800万以上,保护两江碧水、四岸青山,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潼南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我区慎终如始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充分发挥河长制牵头抓总、组织协调、督促落实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全区现有河长19名,镇村级河长532名,开展河长巡河台账和APP记录核实抽查,定期通报巡河情况。今年来,区级河长巡河72次,带动区镇村三级河长累计巡河3.2万余人次,巡河里程5万余公里,巡河完成率达134%以上。

推进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毗邻区县携手做好“水文章”
  2019年以来,潼南区针对污水“三排”(偷排、直排、乱排),河流“三乱”(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污水“三率”(收集率、处理率、处理达标率)问题,先后通过发布总河长令开展河库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建立台账,逐一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出动4520人次,开展2轮问题排查行动,发现突出问题43个,整改36个。不断完善污水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实施涪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新建和改造雨污管网97.6公里,完成涪江、琼江流域15座镇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建9座村级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全部达到排放标准。
  我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推进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先后与遂宁市、资阳市、铜梁区等签订《河长制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遂潼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协议》等,从战略层面建立流联席会商、信息交流、协同治理等工作机制。开展相邻市、区、镇、村多层面联合巡河查河,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换水质信息,推动联合应急处置,开展联合打击非法开采、侵占河道、污水偷排偷放、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健全,涪江(潼南段)水质稳定为Ⅱ类,琼江(潼南段)水质稳定为III类。2021年5月,涪江(潼南城区段)被评为重庆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2021年6月,琼江(潼南段)被确立为重庆市示范河流首批试点建设对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市1、2、3总河长令,持续深入推进污水三排、河流三乱问题整治,加快推进琼江示范河流建设。全面深化督查、考核宣传、培训、示范、引领,推动河长制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区水利局河长制科副科长李超告诉记者。
  河长制其核心主要是在于落实,联防联控关键在于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治水合力。上下游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仅是开端,机制发挥实效才是其真正意义所在。接下来,潼南区各级各部门站在治水第一线,上下游协同作战,联合相邻区域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查、联合执法、联合整治、联合保洁等,不断地完善体制机制,将跨界河流联防联控付诸行动、见诸实效,携手相邻区域做好“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