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策划总第1235期 >2022-03-21编印

区供销合作社以﹃三社﹄融合为抓手加快建设农村基层综合服务平台
当好﹃三农﹄服务主力军
全媒体记者赵晨城
刊发日期:2022-03-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销合作社要坚持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努力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近年来,区供销合作社牢记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以“三社”融合发展为抓手,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全力打通城乡“菜篮子”通道,筑牢基层为农服务“前沿阵地”,激发服务“三农”新活力,努力成为为农服务的“主力军”和综合平台。
当好农资“顾问”全力保障春耕生产需求
  春耕备耕,农资先行。区供销合作社发挥农资储备、调运、供应主渠道作用,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抓紧农资储备调度,优化农资供给结构,创新服务方式,全方位满足春耕农业生产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力保农资供应货足、价稳、质保,有效满足全区春耕生产需求。
  在桂林街道桂花村,记者见到了前来桂林街道供销合作社购买水溶化肥的种植大户刘叔。“以前买农资都是从个体经销店里买,这家买点化肥,那家买点种子、农药,价钱还贵,得到处跑才能买全所有的农业生产资料。自从基层供销社合作后,我就不用到处跑了,这儿的货全质量又有保证,随时来了都能拿到货,价格还便宜,我觉得对我来说,挺方便的。”刘叔说。
  此外,供销合作社系统内农资企业通过微信视频、网购等多种方式销售农资,农民利用电话、微信等零接触方式,与企业、经销商沟通联系,在网上预订化肥、种子、农药等农业生产物资。将各类农资直接配送到店、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并开展农资农技咨询服务,做到随需随供、即时服务,解决好农资配送‘最后一公里’。
  据统计,自今年春耕以来,全区库存农资充足,化肥供应保持在12000余吨以上,其中:尿素1850余吨、碳铵480余吨、磷肥430余吨、钾肥280余吨、高浓度复合肥5750余吨、有机肥3640余吨;库存农药保持200余吨、种子保持80余吨、农膜保持140余吨,能够满足市场需要。
当好“田秀才”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农资储备足,服务也要跟得上。区供销合作社聚焦农村劳动力短缺、种地打工误增收等问题,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测土配方、智能配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作业、
  粮食烘干收储、农民培训。围绕如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发展村级服务代办站(点),配备农机设备,开展代耕、代种、代收、代销等系列化托管服务。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在太安镇河边村的田间地里,太安河边供销社负责人曹泽彬正在安排农机手进行翻土、除草作业。在质量上不坑农,在价格上不伤农,在数量上不亏农,在时间上不务农,这让曹泽彬很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农业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让农民省事省力又省心。
  “为适应市场变化和综合改革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机械化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区供销合作社合作科科长李春生说。
  据了解,区供销合作社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把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实施农药减量化作为服务“三农”、满足农民群众需求的实事来抓,发展一批装备精良、业务熟练、机制灵活、技术先进、管理规范、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植保专业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为农户降低病虫害防控成本,切实提高防控效率和应急防治水平。2019年以来,各基层供销合作社组织开展农技培训2790人次;新组建农机、农技等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136个,提供集约化、规模化服务面积43万余亩。
当好“销售员”助力产品上线农民增收
  一大早,米心镇高坎村村民陈定选就忙活了起来,他把屯在仓库里的最后一批红薯打包好,用麻袋一件一件装起来后,便等待米心供销社的负责人前来装运。
  “多亏了供销社帮我们销售农产品,这几天陆陆续续的,30多吨红薯已经卖得差不多了。”陈定选是高坎村的种植大户,与老伴两人一起种植有110多亩地。在与供销社合作的几年时间里,陈定选感慨万千。“自己年纪大了不懂销售,很多时候都是用扁担挑到市场上去卖,利润微薄。现在有了基层供销社帮忙联系客户销卖,不仅有效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还能够让我们‘轻装上阵’,一心一意去发展自己的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米心镇供销社负责人苟思告诉记者,依托村村旺APP,我们的特色农产品随时可以投放到电商平台销售,实现电商平台与农村互动,推动电商扶贫发展,助力农产品上行,实现农民增收。
  近年来,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加速,农村通信设施、物流网络等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网络销售成为扩大农民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区供销合作社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与村“两委”合作,搭建“区、镇、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体系。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米心供销社长期帮助老百姓销售红薯,花生,枇杷,沃柑,玉米,大米,土鸡蛋,鸭蛋,鹅蛋等农产品。2021年,实现了销售额50万元。
  在桂林街道的乡村特色产业消费扶贫馆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潼南特色产品,柠檬、黄桃、老腊肉、太安鱼调料等,琳琅满目,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选购。
  “每次过年过节我都会购买一些特产,自己吃一些,还给亲戚朋友寄一些回去。大家都特别喜欢我们潼南的农产品。”张女士是消费扶贫馆的常客,她告诉记者,不仅可以购买到喜欢的产品,还能发展扶贫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此外,区供销合作社通过销售平台与脱贫户直接签售订购协议,并参加潼南彭水6.18等系列消费扶贫直播活动,把做好“六稳”、落实“六保”与巩固脱贫成果相融合,实现多方共赢。目前仅消费扶贫特色馆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26.86万元。
  “过去,我们好的一些农副产品藏在‘深巷’没人知道。如今,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涌进了消费扶贫特色馆。”区供销合作社经济信息科科长莫晓斌说,我们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搭平台、建项目、织网络等方式,引导各基层供销社、直属企业积极开展消费帮扶工作,有效推动本地农副产品销售。
  “下一步,我们将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市场机制,搭建特色农副产品互联互通、配送服务,展示、展销交易平台,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吸纳更多‘山货’,聚集全社会力量,形成帮扶合力,全方位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区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张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