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1206期 >2022-02-10编印

节后上班,警惕“节后综合征”!
全媒体记者 徐肯
刊发日期:2022-02-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假期结束后,很多人会感到肠胃不适,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同时长假期间产生的兴奋感和松弛感仍然能在之后的较长时间内对人发生作用,即便是已经上班了,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心理“惯性”而不能进入工作状态,这就是典型的“节后综合征”。
  过春节“睡得多、玩得多、吃得多”,不少市民从以往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中突然放松下来,生活作息习惯也发生了改变。
  市民张先生介绍说:“节日里每天十二点睡,早上十点多才起来;现在这几天,调到十点半睡,上上六点多起来,一时颠倒不过来。一旦空闲下来,身心就疏松了,会比较不适应。”
  区人民医院医生介绍,其实节假日综合症是非常常见的状态。主要表现在节后的几天里打不起精神,睡醒后还感觉困乏,上班和学习效率低。严重者甚至出现不明原因的神经衰弱、恶心等表现。
  想要有效地避免节后综合症,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家务,让整洁的环境平复焦虑的心态。提前调整生物钟,使自己进入以前工作和学习的生活规律状态中。刚开始工作的前几天,也可以适当运动调整身心。

缓解假期综合征的方法


上班族:
调整作息 适当制定工作计划
  适当运动。春节假期身心过度放松,饮食和作息规律均被打乱,吃得多睡得多,看电视上网多,运动却很少。假期结束了,这两天应适当地到公园里进行些体育锻炼或者到户外散散步,以确保有精神地开启工作模式。
  调整饮食。春节期间,大家欢聚宴饮,天天“大鱼大肉”,对肠胃造成很大的负担。为了让已经“不堪重负”的胃肠得到休息,建议定时饮食,多喝茶、多吃水果,清清肠道。
  调节睡眠。假期里,很多人都会熬夜睡懒觉。上班了自然要按时睡觉起床,把打乱的生物钟给拨回来。如果一下子无法入睡,可以听些舒缓的音乐,或者轻轻按摩下头部、泡个热水脚。
  放松眼睛。春节期间,一天到晚与手机为伴,几天下来,只觉得头重脚轻,眼睛发干,涩痛不适。这个时候应该减少用眼。不如在此时寻一座高山,登高望远,看看绿色植物,望望远处的美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眼睛的不适。
  调整心态。连续一周的吃喝玩乐,一下子转换到上班状态,不少人都难适应。心理上的调节就只能靠自己的觉悟了。全面调整生活内容和作息时间,静下心来整理下工作内容,把放飞的心思收回来。毕竟,工作才是大多数人的常态,努力奋斗的人肯定很快就能进入工作状态。

老年人:
调整情绪 尽快投入到兴趣爱好中
  “孩子们一走,感觉心里被掏空,吃不下睡不着,血压都升高了。”家住北城天骄小区的陈奶奶两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过年时子女和孙辈都回家团圆,她忙里忙外不亦乐乎。可是,刚热闹了几天,孩子们又陆续离家工作,独自在家的刘奶奶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连平时爱好的麻将、广场舞都不参加了。
  记者了解到,像刘奶奶这样春节后郁郁寡欢的老人并不在少数。对于“空巢”老人来说,一年中最为期盼的便是子孙绕膝、合家欢聚的时刻,但假期结束后,子女又纷纷回到了各自工作岗位,家里一下子变得冷清,一时难以适应。
  老年人出现节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情绪上的改变。例如心情变差,闷闷不乐,对于原来感兴趣的爱好,也没有动力去维持,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有的甚至变得暴躁,容易发脾气等。
  区人民医院医生介绍,由于情绪波动过大,部分老年人还会引发身体上的症状,例如突然觉得胸闷、心慌,手心冒汗,面部潮红或感到坐立难安等,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结果均无异常,这种情况往往是心理上的情绪投射到身体上。老年人节后综合征若得不到缓解,还会诱发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旧病。
  针对“空巢”老人的节后综合征,医生建议,儿女应该多些关爱,老年人也应积极自我调整。老年人要学会管理好自己情绪,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春节后尽快拾起平时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户外活动。作为子女,可以提前告诉父母自己在一年中有哪些安排,哪些时间能回家探望。如果不能经常回家陪伴老人,也要尽量多打电话,还可以拜托亲戚朋友多来探望。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冷落了父母,儿女每一句贴心的嘱托,都是给他们最好的“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