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刘文静谭春兰)“狮子是怎么动起来的?”“绣球是做什么的?”“学狮舞要学武功吗?”……近日,周家狮舞队走进龙形镇初级中学校,为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狮舞表演。在紧密的鼓点声中,“狮子”在逗狮人的带领下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演员们配合默契,用生动形象的动作演绎了一个个民间故事,精彩表演赢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作为非遗传承人,我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备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在肩,将传承保护周家狮舞当作我的第一使命。”周南富告诉记者,今天的活动让他感到欣慰,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愿意尝试学习,今后周家狮舞一定能达到新高度。
“龙形狮舞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龙形镇的特色文化,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狮舞技艺薪火相传。”龙形镇初级中学校长彭雲表示,该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召集对狮舞感兴趣的学生组成培训班,让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区文旅融合不断深化,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地融入现代生活,校园也成为了非遗传承的重要阵地。不仅是龙形狮舞,潼南剪纸、卧佛竹麻编等本土非遗文化也走进了我区各个学校,部分结合“双减”工作开设传承班,让孩子们在认识非遗、学习非遗中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加深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播下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种子。
据了解,为切实提高非遗传承保护水平,区文化旅游委成立非遗保护中心,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对全区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全面的挖掘、抢救和整理,发动、协助镇街文化服务中心和区直部门申报非遗代表性项目,并每年进行评审和公示。近年来,全区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大幅度增长,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市级非遗文化项目9个,传承人7名,区级非遗文化项目63个,传承人22名。
同时,充分发挥非遗文化的社会教育作用,推动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支持非遗活动进校园,非遗知识进课堂、进教材。其中,卧佛镇小学“追根溯源巧手编织”入选重庆市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巩固非遗保护传承基础,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实际行动响应文化自信的时代号召。”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