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1180期 >2022-01-05编印

区人大代表黄卫华:
加强区域儿科能力建设呵护儿童成长
刊发日期:2022-01-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全媒体记者 徐明鸣

  “人大代表不能只是个名头,更不仅仅意味着一份荣光,而是凝聚着责任和使命。我们作为群众选出来的‘代表’,应当倍加珍惜这份信任和托付,忠诚奉献,为人民发声,为群众解忧。”区人大代表黄卫华这样诠释代表职责。
  “很多家长去儿科专科医院或者大医院的儿科就诊都觉得人满为患。其实,家长患儿看病挤,医生也是超负荷工作。”
  “近几年儿科发展比较快,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医护比例小,特别是护士工作量大,技术也有待提高。”
  作为医生,黄卫华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的原则,致力于为患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而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黄卫华则注重在工作中倾听医护人员与病患的心声,及时向上反映基层群众的诉求。扎根儿科临床一线多年,他对基层儿童就医难体会颇深。
  首先是儿科医护人员缺乏。据媒体报道,中国儿科医生缺口达20万以上,患儿和儿科医生比例达到2300:1。
  “培养一个独当一面的儿科医生,至少需要10年时间。”黄卫华说,儿科医生区域性数量分布不均衡,再加上家长往往愿意选择到大型儿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儿科就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患儿高度集中,医生难以应对。
  “潼南城区三家医院都设立了儿科,但整体能力与周边区县存在较大差距,基层医院儿科医师能力更有待提升。”
  黄卫华说,随着儿童就医量的增加,基层服务力量比较弱,医疗设备不足、技术能力欠缺等问题逐渐显现。如儿科病房布局及设备设施有待提升,儿科医疗服务管理有待规范,儿科医务人员配备不足等。
  “另外一个原因,是儿科小患者都是被动就诊,小朋友来做检查不容易像大人一样配合,除医生之外,有时也需要抽护士来辅助。”黄卫华说,为了满足患者需求,不仅要在人才培养上给予更多投入和引导,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培养,也要在硬件上加以支持。
  “现在全面放开三胎政策已经实施,儿科能力建设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养育难易程度。我建议加大儿科医疗资源布局,全面提升儿童健康保障能力,为儿童健康成长护航。”
  黄卫华认为,作为一名儿科医生,第一份建议应该立足自己的专业领域,把儿科医护人员的呼声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提出来。
  从一名普通的临床医生,到区妇幼保健院的领头人,再到区人大代表,黄卫华身份的每一次转变,都是他对肩上责任的自我加码,但无论是“行医人”还是“代言人”,他都始终恪守“仁心、仁术、尽力、尽智”。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新任区人大代表,黄卫华时刻倾听民声,努力做到发言有质量,建议有分量。“作为卫生健康系统的新任区人大代表,我深知这意味着责任重大。我将更加担当作为,尽职履责,带领干部职工砥砺前行。同时要积极深入调研,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认真听取和反映群众诉求,切实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为推动潼南妇幼健康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