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绪仁
代正旭
陈廷友
兰雷
谢子清
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扛牢长江经济带上游潼南责任,加快建设高颜值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提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优势。”
潼南地处嘉陵江上游,拥有好山好水是最大本底和优势,守护好山好水是重大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深走实“两化路”,推动减污降碳增绿协同,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
“塑造高颜值山清水秀美丽潼南”,是“1356”总体部署中“六项重点任务”之一,实干出成绩,奋力加油干。围绕绘就的蓝图,我区相关部门和镇街,如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明思路、兴举措、抓落实?为此,《潼南日报》特邀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区林业局、区城市管理局、塘坝镇主要负责人做客潼报圆桌会。
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彭绪仁
三大举措夯实潼南绿色发展本底
区生态环境局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升潼南生态环境。
一是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抓手牵引“绿色转型”。严格环境准入。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逐步引入低排放项目,着力优化“一区三园一高地”空间布局,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淘汰落后产能。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推动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燃气锅炉实施低氮改造;对达不到能耗限额标准的产能,依法责令整改或关停退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深入推进建材、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的节能改造;推动碳排放交易;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行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农业,加强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
二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集聚“绿色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以涪、琼两江流域为重点,以流域控制单元为基础推进精准治污,加快涪江、琼江生态绿色示范走廊建设,积极创建琼江全国示范河湖。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实施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露天焚烧废气、建筑和道路扬尘、餐饮油烟“五气”共治,实行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五控”同步,重点抓实建筑工地控尘、汽修行业和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和水产养殖尾水深度治理,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
三是以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保为基石共筑“绿色屏障”。开展联合执法。采取交叉执法、异地帮扶等方式,联手查处跨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协调解决环境污染纠纷。推进联动治污。实施川渝联防联治三年行动计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推进我区崇龛、寿桥等4个水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强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协同控制;推动固体废物跨区域转移合作,推进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
区水利局局长代正旭
五个抓手加快建设绿色水网
我们将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深走实“两化路”,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和各项决策部署,实施好“两江五河”“两引四库”“四区一系”建设目标,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潼南水网。
一是抓重点项目提速。加快推进铜车坝水库、渝西水资源配置、城市防洪能力达标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同时,做好长征渠引调水、明镜桥水库等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潼南水网建设。
二是抓供水水质提升。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三个一批”改造,对村级水厂进行设施设备改造,确保水质达标率提升到80%。常态化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做到动态清零。
三是抓防汛抗旱提标。实施米心、上和、崇龛场镇防洪达标建设,完善涪琼两江流域骨干防洪体系。对何家庙、杨家店等15座水库进行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同时,开展平滩河、檬茨河、鹭鸶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前期工作。
四是抓砂石监管提效。巩固非法采砂专项整治成果,建立智慧砂石管理调度中心,聘请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运用好采运销“四联单”制度,从源头加强对非法采砂的管控。加强属地镇街和属事部门联动,健全河道采砂管理综合协调机制,保持常态化运行。
五是抓节水护水提质。认真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和重庆市河长制条例、市级总河长令,持续排查整治涉河各类问题,加强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
区林业局局长陈廷友
一统揽六举措为潼南添绿添彩添金
我们将全面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重点围绕“一个统揽六项举措”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
“一个统揽”:以全面推行林长制统揽林业各项工作,推动林长制迈向“有名有实”“有名有责”、“有能有效”,形成履职尽责、共同发力的长效机制,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六项举措:一是“常绿化”。落实好“植退封改抚”,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5万亩,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
二是“强保护”。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和使用林地定额管理,严格凭证采伐制度,全面强化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精心呵护古树名木,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全面提升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三是“增效益”。落实“双碳行动”,推进林业可持续经营,让更多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做强做优花椒产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花椒基地;做实做深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示范点;做活做靓生态旅游康养,打造九龙山—运河生态康养基地,提升生态价值,实现生态惠民。
四是“严执法”。整合林业执法力量,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执法案件管理平台,严肃查处破坏森林生态资源等各类违法行为,涉林案件查处率100%,整改率100%。
五是“重治理”。完善智慧林业体系建设,搭建智慧林长规范化管理系统1套,建设森林资源监测站1个,提升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和森林火灾防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林业现代化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六是抓创森。以“创森”工作助推绿色发展,形成青山环绕、林城相彰、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居相宜的森林生态系统。
区城市管理局局长兰雷
两聚焦两提升让城市更绿更有温度
未来五年,我们将按照全区“一城三区”“五大战略”“六项重点任务”总体部署,“坚持两聚焦,着力两提升”。
聚焦短板弱项,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城市颜值品质。一是推进城市公园、城市公厕、街头绿地、人行道、路灯五项提质行动;新建一批口袋公园、社区游园、城市公厕和劳动者港湾;统筹实施25个坡坎崖式微改造项目,立足“小切口”,惠及“大民生”。二是治理东升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场、大件垃圾拆解中心,完成甘泰生物能源二期、湟海水处理二期扩建工程,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三是常态化开展管网、窨井盖、化粪池、桥梁附属设施等城市部件巡查和问题整改,坚决守住城市安全运行底线。
聚焦热点难点,深化大城三管,着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一是以“三点、四线、五面”为重点,开展市容环境、交通秩序、渣土运输、违法建筑四项专项整治;将“马路办公”向镇、村拓展延伸,推动城市管理问题“马路上办.马上就办”;践行“721”工作法,深入开展一线管理人员岗位练兵活动;设立网格管理责任区,开展环卫、园林、设施、执法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拓展推广智慧停车、智慧如厕、智慧路灯、化粪池智能监管等场景应用,共享全区城市管理行业数据资源,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综合治理“一网统管”。三是持续倡导“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敲门专项行动;落实“五长制”工作责任,开展一批“最美系列”评选活动,积极宣传城市综合管理提升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经验做法,让更多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推动人民城市人民管。
塘坝镇党委书记谢子清
三个方面发力打造美丽宜居村庄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区委将塑造高颜值山清水秀美丽潼南作为未来五年“六项重点任务”之一来抓,充分彰显了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的政治担当。下一步,塘坝镇将紧扣“山青、水碧、村美”目标,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着力培育青山好气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塘坝镇拥有全区唯一的市级森林公园——马鞍山森林公园,同时,大仑山、小仑山、插旗山、帽子山等众多山林环绕全镇,共有林地35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63%,其中不乏川黔紫薇等珍贵树种,可谓植被丰茂、花繁叶绿、景色宜人,真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我们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严格落实林长制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倡导植绿、护绿、爱绿、兴绿,多栽树、广育林,防火灾、防盗伐,坚定不移守牢生态红线,切实让美景永驻、青山常在。
第二,着力守护碧水高品质。有水为塘,平地为坝。塘坝镇拥有大小河流43条,其中市级、区级河流辖区内长48公里,肩负着沉甸甸的“上游责任”。我们将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污水“三排”、河道“四乱”、提升“三率”。特别是将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工作,加大巡河频次、提高巡河质量,做到上下游共同发力、左右岸协同整治,真正履河长之责、行河长之实、管河长之用。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捕”规定,持续抓好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保证琼江塘坝段、塘坝河、胜利河水质稳定保持在III类以上,力争逐年提质,让碧水清流更好惠泽人民群众。
第三,着力扮靓村庄高颜值。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头场硬仗,持续用力、打赢打好。一是抓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注重过程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建好、管好、用好,既惠及辖区群众,又提高人居品质。二是抓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以“积分银行”为抓手,把意识强起来、规矩立起来,设施补起来,发动群众摆好家具、叠好衣被、放好农具、堆好柴草、管好畜禽、护好卫生,规范污水收集和处置,还村庄清新洁净。三是抓好村容村貌提升,稳步开展“五清理一活动”,有序整治废弃危旧房、管线“蜘蛛网”等,因地制宜梳理公路沿线、重要节点、房前屋后荒坡空地,栽花草、种果蔬,美化农家庭院,让群众既饱眼福、又饱口福,打造更多美丽宜居村庄。
全媒体记者 谭春兰 李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