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综合总第1192期 >2022-01-19编印

我区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
投放110万尾鱼苗改善涪江水生态
刊发日期:2022-01-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工作人员向涪江投放鱼苗。

工作人员向涪江投放鱼苗。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郑三清刘文静)为切实保护好水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月14日,我区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向涪江投入鱼苗共计110余万尾。
  早上十点,在桂林街道双坝社区的涪江河岸,两辆装满了鱼苗的罐车停靠在江边,工作人员将大量不同种类的鱼苗依次投入江中。“哗啦啦……”随着阵阵水花声,一尾尾活蹦乱跳的鱼苗顺着坡道跃进江水,畅游其中,这些“新成员”的加入,将进一步改善潼南“母亲河”的水域生态,丰富生物多样性。
  放流前,西南大学水产学院科研人员对鱼苗进行了标记,以便后期对放流鱼类的样本跟踪监测和回捕,推算放流鱼类的分布和生长情况,从而评估增殖放流的效果。放流现场,区农业农村委根据增殖放流技术要求,科学选择投放点、投放方式,对鱼苗进行称重、计数和测量,确保放流工作顺利进行。区检察院对鱼苗测算及投放全程进行了现场监督,确保了鱼苗增殖放流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
  活动引来了众多群众驻足观看,大家对增殖放流有了进一步认识,纷纷表示今后要积极保护涪江水生态环境,共同守护潼南绿水青山。
  多年来,我区坚持保护涪琼两江水域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增殖放流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既能丰富区域渔业资源,修复渔业种群结构,又能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整治,同时还是实现渔业经济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此次增殖放流活动,投放了白鲢、鳙鱼、草鱼、中华倒刺鲃、翘嘴红鲌、岩原鲤等6个品种,补充了渔业资源总群与数量,改善与修复了因航电枢纽工程建设遭受破坏的鱼资源总群,后期我们将加大护鱼执法力度,进行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提高增殖放流苗种的成活率。”区农业农村委水产发展站站长滕树君说,下一步,我们将扛起“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继续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同时让市民们积极行动起来,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者,以实际行动改善生态环境,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