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1096期 >2021-09-16编印

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脚步不停,我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刊发日期:2021-09-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全媒体记者 刘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区广大干部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脚步不停,以更有力的举措深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精准施策 守底线做好接续帮扶
  “谢谢叔叔阿姨,我一定会认真读书,不辜负叔叔阿姨对我的关心关爱。”9月1日,群力镇莫家社区5组脱贫户孩子莫煜龙收到了驻村干部送来的秋季助学金。莫煜龙现在古溪中学上初二,父亲病故,母亲外出一直未归,全靠爷爷抚养。作为特殊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区切实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病情困难户等特殊家庭接续帮扶,确保符合条件的家庭社会救助和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织密织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网。
  来自区乡村振兴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区对脱贫人口中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临时救助金334.25万元,为各类贫困家庭学生拨付资助资金457.99万元,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79所学校拨付膳食资金950.3万元。推动健康扶贫政策落实,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团队175个,在家且有签约意愿的脱贫户签约率达100%,精准实施大病慢病管理和分类救治。进一步强化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新增改造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419户。按照帮扶政策不变、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断,驻村工作队伍全部下沉,落实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加强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常态走访,动态监测,确保“两不愁三保障”随时动态清零。

发展产业 促增收激发内生动力
  “每只肥猪要卖5000多元,我8头肥猪要卖40000多元呐。4只母猪每只每年还要下两窝猪仔,每窝下七八只,4只母猪要下60只猪仔,喂到40多斤卖,还可以收入40000元。”近日,梓潼街道李台村脱贫户吴兴碧向前来学习养殖技术的邻居罗国彪,美滋滋地算起增收账。依托小额信贷和各类帮扶政策,吴兴碧从昔日贫困户成为了人人羡慕的致富能手。
  对脱贫群众扶上马,在小康路上送一程。我区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外出就业、自主创业找到致富门路。持续帮扶50个脱贫村发展柠檬、蔬菜、小龙虾、中药材、特色经果等扶贫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6000余家;选派177名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员,深入村(社区)开展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11人次,培育致富带头人198人;改“补”为“奖”发放产业补助资金800万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43亿元,有效解决脱贫群众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精准帮扶措施到位落实,增强了脱贫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
  “我和我老婆现在每个月都能赚1800多,既可以在家门口上班照顾家人,还能存上不少钱。”在田家镇巨科环保电镀产业园的车间,陈波向记者分享自己打工挣钱的喜悦。像这样的扶贫车间全区有10家,常年吸纳脱户劳务力就业,人均月收入稳定在1800元以上。此外,我区着力搭好出家门、进厂门的就业服务平台,组织输送外出务工人员3.53万人,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2945名,安置脱贫人口2070名,为脱贫群众就业提供了支撑。
  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深化延展脱贫攻坚成果。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落实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产业利益联接机制,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保障脱贫群众增收有门路,逐步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