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1092期 >2021-09-10编印

我区创新推行“五长+”着力解决难点热点重点问题
全媒体记者 陈靖
刊发日期:2021-09-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昨晚我邀请几位外地来的朋友夜游涪江,江风凉爽、碧波荡漾,他们都非常羡慕,说住在这样生态优美的城市里,真是一种满满的幸福。”9月9日,在潼南区摄影爱好者一场网络交流会上,“美图达人”王军称,他拍摄的多幅获奖作品均以生态环境为主题,又以涪江的图片最多。
  水环境改善各项举措持续推进,老百姓的感受也越来越真切。近年来,潼南区创新推行“五长+”经验做法,推进水环境持续向好,今年1—6月涪江水质稳定达到II类标准,琼江水质持续改善,平均水质为Ⅲ类。6月28日市生态环境局举行的2021年重庆市美丽河湖发布会上,潼南区涪江上榜全市最美河湖。
  成绩的背后,是“五长+”的全区范围推行和各方面持续用力的结果。今年以来,潼南区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采用多部门协同攻坚方式,集合河长、河段长、警长、检察长、船长等社会各方力量,设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动执法机构、信息共享平台,成功处置“庄大009号”侵占河道、桂林街道涪江沿线侵占河道种菜、非法采砂等问题,沿途群众均拍手叫好。
  为加强工作统筹和力量整合,潼南区由分管水利副区长担任河长办主任,增加区大数据局、潼南气象局等部门为河长制成员单位,新设立48个区级河流河段长单位,形成河长负责、部门河长牵头、部门河段长协助的多级责任体系。同时,充分利用河长、河段长、警长、检察长、船长的工作特点和专业背景,形成了上下齐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潼南区还着力强化社会各界监督作用,招募热衷于生态环保事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志愿者等担任社会监督员,对河流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不断推动河长制从流域治水向源头治水转变,从应急式治水向长效治水转变,从项目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
  “河长制工作牵涉面广、社会关注高,各级各部门都非常重视。我们唯有上下齐心、多方联动、真抓实干,常态坚持好的经验做法,才能把全区136条河流都管好、护好、治理好,真正实现山长青、水长流、水同治的目标,让住在潼南的市民幸福满满,外地的游客流连忘返。”潼南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