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1063期 >2021-08-09编印

廖海蓝:扎根基层苦干实干
刊发日期:2021-08-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廖海蓝走访群众,收集意见。

廖海蓝走访群众,收集意见。


  

全媒体记者 徐肯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有这么一位敢闯敢干的90后村支书——廖海蓝,她带领村两委党员干部大力发展产业,一年多来,村里的路通了,产业也越来越红火,乡亲们收入都增加了。现在村民们一提到廖海蓝,都赞不绝口。

铺出一条幸福路

  “天气热,混凝土凝固的快,大家动作都快一点……”在古溪镇廖家村,一条入户便道正在施工,泥罐车、转运混凝土的车辆各自忙碌,工人们不惧酷暑、全心投入。
  “这条路修好了,直通我的家门口,三轮车、小车都能开进去,以后大家干活也方便,天晴落雨都可以出门。”廖家村村民廖友全高兴的说。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能听出他们对这条道路硬化的盼望和支持。
  正在修建的道路以前是碎石路,路面坑坑洼洼,下雨天就变成泥水路,给群众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村两委曾多次组织干部群众修补这条路,但始终没能真正解决问题。廖海蓝上任后把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开门第一件事”,积极组织村两委班子入户走访80余次,收集群众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制定村基础设施改造计划。
  “说了就干、定了就办”,廖海蓝主动与区相关部门对接,首先解决了资金问题,但很快征地难题又摆在了大家的面前。廖海蓝带领村两委干部们迎难而上,多次到征地户家中,面对面做思想工作,认真倾听征地户的诉求,充分掌握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征地解决方案。通过村两委干部们的共同努力,征地户最终放下思想包袱,同意征地方案,为村道硬化清除障碍。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关系着一个地方的兴衰,而良好的交通环境更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廖海蓝说道,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廖家村修建入户便道2公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个,解决了300多名群众的饮水问题,方便了500多人出行,真正将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种好一片产业林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廖海蓝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廖家村的全面进步,发展产业才是硬道理。为不断增强廖家村的发展意识和本领,她未雨绸缪,着眼长远。
  首先,培育2名本土村民作为致富带头人。引入重庆市福昌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广合合作专业社到村落户,栽种1000余亩药栀子,以先富带后富调动群众发展生产积极性,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引领效应。
  其次,引进先进企业到村。在2020年猪肉市场的巨大浪潮下,廖海蓝通过多方联系接洽,引进重庆市佳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到该村7社修建种猪场。很快,该企业流转土地200余亩,养殖4500头种猪,成为年产12万头小猪的村支柱企业。廖海蓝还与企业沟通,就近用工,解决了困难群众及剩余劳动力130余人的务工问题。去年春节,130余户村民还得到了企业赠送的春节大礼包。
  “让廖家村人富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村发展,这是我的乡村振兴梦。”在梦想的激励下,廖海蓝带领村“两委”积极探索乡村建设,去年3月充分利用村复垦资金,以固定分红的方式入股重庆市福昌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古溪商会,年底就分红25000元。同时还将廖家村闲置房屋用于租赁,租金收益全部用于村里民生事业发展。